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戰 後 台 灣 現 代 詩 的 演 變 與 特 質<br />

(<strong>1949</strong>-<strong>2010</strong>)<br />

別 是 這 種 「 內 向 觀 點 」 的 思 考 如 果 成 為 逃 避 的 手 段 的 話 。<br />

因 為 從 現 實 脫 離 的 語 言 只 是 無 力 的 修 辭 , 只 是 死 語 , 這 種<br />

語 言 的 機 會 已 經 成 為 文 字 詞 語 的 概 念 , 而 不 是 現 實 的 概 念<br />

。 35<br />

在 這 段 較 長 的 引 文 中 , 可 以 看 到 李 敏 勇 對 於 「 語 言 」 的 幾 個 重 要 思<br />

考 。 第 一 , 他 認 為 語 言 與 事 實 行 動 相 關 , 而 非 言 辭 本 身 , 所 謂 的 事<br />

實 行 動 應 就 是 前 述 的 「 現 實 經 驗 」; 第 二 , 語 言 不 應 只 是 文 字 遊 戲<br />

與 無 力 的 修 辭 , 語 言 跟 文 字 是 分 開 的 概 念 , 用 文 字 去 思 考 創 作 , 只<br />

是 標 註 地 名 的 地 圖 , 只 是 死 的 區 塊 , 無 法 呈 現 區 塊 的 深 刻 內 涵 與 文<br />

化 意 義 , 所 以 必 須 以 語 言 思 考 創 作 , 將 地 圖 視 為 語 言 ,「 地 圖 是 為<br />

了 描 繪 現 地 而 存 在 , 絕 非 僅 為 了 地 圖 本 身 而 存 在 」 36 , 以 此 才 能 建<br />

構 出 現 實 的 「 地 域 」。 第 三 , 李 氏 原 本 對 「 內 向 觀 點 」 與 「 外 向 觀<br />

點 」 並 未 加 上 任 何 價 值 判 斷 , 但 就 此 處 引 文 , 卻 隱 約 感 覺 到 他 對 「<br />

外 向 觀 點 」 採 取 的 是 比 較 優 位 性 的 思 考 , 並 且 賦 予 「 外 向 觀 點 」 現<br />

實 的 價 值 意 義 , 使 得 其 語 言 觀 也 呈 現 了 現 實 經 驗 的 優 位 性 。 於 是 他<br />

進 一 步 定 位 語 言 與 文 字 在 詩 創 作 中 的 理 論 內 涵 :<br />

35<br />

同 前 註 。<br />

36 1982 年 5 月 《 笠 》 舉 辦 之 「 詩 學 與 語 言 座 談 會 」 之 〈 座 談 紀 錄 ─ 詩 學<br />

與 語 言 〉,《 笠 》110 期 ,1982.8,P.19。<br />

76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