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不 混 亂 , 實 為 優 秀 的 詩 作 ; 評 審 獎 李 渡 予 的 〈 錄 鬼 簿 〉, 藉<br />

著 援 用 某 些 特 殊 事 物 做 為 對 象 , 產 生 詠 物 的 連 環 , 而 組 詩<br />

裡 的 每 個 主 軸 意 象 , 卻 也 各 自 指 涉 了 對 於 存 在 價 值 的 思 維<br />

, 因 此 在 這 一 群 「 鬼 」 裡 面 , 反 省 了 自 「 個 人 」 以 至 於 「<br />

文 明 」 等 各 項 哲 學 命 題 , 微 觀 卻 巨 大 ; 優 等 獎 羅 英 〈 請 牢<br />

記 你 置 身 的 場 景 〉, 以 都 市 裡 的 空 間 或 者 事 物 作 為 書 寫 對 象<br />

, 其 實 仍 屬 於 詠 物 之 一 環 , 在 其 中 或 反 諷 、 或 批 判 、 或 自<br />

覺 都 市 裡 的 眾 生 形 象 , 與 霓 虹 背 後 的 荒 誕 與 冷 漠 , 是 一 首<br />

上 乘 的 都 市 詠 物 詩 。 第 十 二 屆 甄 選 新 詩 羅 巴 〈 物 質 的 深 度<br />

〉、 第 十 三 屆 新 詩 甄 選 獎 李 渡 予 〈 我 們 明 日 的 廣 告 辭 大 展 〉<br />

兩 首 仍 屬 於 詠 物 詩 , 羅 巴 透 過 詠 物 反 省 自 身 生 命 與 族 群 的<br />

命 題 ; 李 渡 予 則 極 有 創 意 地 「 由 原 本 的 廣 告 欄 滲 透 到 副 刊<br />

正 文 裡 來 」 16 , 顛 覆 並 嘲 弄 了 副 刊 的 版 面 秩 序 , 但 他 更 藉<br />

此 呈 現 社 會 與 都 市 裡 的 語 言 活 力 與 生 活 面 貌 , 是 一 首 優 秀<br />

的 都 市 詠 物 詩 ; 第 十 四 屆 新 詩 甄 選 獎 譚 石 ( 王 浩 威 ) 的 〈 我<br />

和 自 己 去 旅 行 〉、 李 宗 榮 〈 幻 愛 〉 詩 組 曲 、 侯 吉 諒 〈 不 連 續<br />

主 題 變 奏 : 時 代 瑣 事 〉 三 首 , 則 各 自 不 同 面 貌 , 譚 石 的 詩<br />

則 透 過 在 車 廂 中 行 進 的 旅 行 , 反 省 生 命 的 存 在 與 價 值 ; 李<br />

16<br />

引 自 李 渡 予 的 得 獎 感 言 , 引 自 《 手 槍 王 ── 第 十 三 、 十 四 屆 時 報 文<br />

學 獎 得 獎 作 品 集 》, 台 北 : 時 報 ,1991,P.87。<br />

381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