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戰 後 台 灣 現 代 詩 的 演 變 與 特 質<br />

(<strong>1949</strong>-<strong>2010</strong>)<br />

個 角 度 敘 述 , 從 藝 術 的 角 度 來 講 , 他 認 為 最 重 要 的 是 「 直 覺 的 意 象<br />

」, 如 果 我 們 進 一 步 詮 釋 , 當 不 難 發 現 從 中 國 古 代 的 論 述 思 維 中 ,<br />

早 已 出 現 「 直 覺 意 象 」 的 觀 點 , 嚴 羽 說 :「 盛 唐 諸 人 , 惟 在 興 趣 ,<br />

羚 羊 挂 角 , 無 跡 可 求 。 故 其 妙 處 , 透 徹 玲 瓏 , 不 可 湊 泊 。 如 空 中 之<br />

音 , 相 中 之 色 , 水 中 之 月 , 境 中 之 象 , 言 有 盡 而 意 無 窮 。」 25 所 謂<br />

透 徹 之 悟 就 是 妙 悟 , 不 僅 是 創 作 者 要 無 所 待 , 無 所 執 著 , 連 讀 者 也<br />

要 以 無 跡 可 求 的 心 態 , 從 詩 中 悟 得 所 當 悟 , 這 是 創 作 與 閱 讀 詩 歌 的<br />

最 高 境 界 。 即 是 創 作 歸 於 自 然 而 然 , 亦 即 是 強 調 「 通 過 直 觀 感 受 →<br />

形 成 直 觀 意 象 」 的 重 要 性 , 此 即 是 洛 夫 所 言 的 「 形 象 第 一 、 意 境 至<br />

上 」; 當 然 筆 者 這 樣 的 論 斷 , 正 在 於 洛 夫 對 於 第 二 個 形 式 要 素 : 中<br />

國 味 的 回 歸 , 不 僅 是 詩 歌 批 評 應 回 溯 中 國 的 固 有 思 維 , 詩 歌 創 作 也<br />

必 須 以 單 音 獨 體 的 文 字 , 書 寫 自 身 的 情 感 與 思 維 。 就 這 一 點 來 說 ,<br />

其 實 與 覃 子 豪 的 思 考 有 切 近 之 處 。<br />

就 「 技 巧 要 素 」 而 言 , 洛 夫 承 繼 了 紀 弦 「 移 植 說 」 的 概 念 , 試<br />

將 紀 弦 第 一 條 「 信 條 」、「 信 條 釋 義 」 再 次 引 出 :<br />

第 一 條 : 我 們 是 有 所 揚 棄 並 發 揚 光 大 地 包 容 了 自 波 特 萊 爾<br />

25<br />

南 宋 ‧ 嚴 羽 撰 , 郭 紹 虞 校 釋 《 滄 浪 詩 話 校 釋 》,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 ,1987<br />

。<br />

48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