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了 詩 的 四 個 本 質 特 性 :「 社 會 性 」、「 新 」、「 象 徵 性 」、「 濃 縮 」 15 , 也<br />

相 對 呼 應 了 陳 千 武 所 提 出 的 各 項 概 念 。 趙 天 儀 說 :<br />

詩 , 在 本 質 的 關 鍵 上 , 有 抒 情 性 、 敘 事 性 及 戲 劇 性 。 抒 情<br />

的 樣 式 是 透 入 , 敘 事 的 樣 式 是 表 象 , 戲 劇 的 樣 式 是 緊 張 。<br />

…… 詩 , 在 表 現 的 功 能 上 , 有 鄉 土 性 、 民 族 性 及 社 會 性 。<br />

鄉 土 性 是 詩 的 溫 床 , 民 族 性 是 詩 的 根 苗 , 社 會 性 是 詩 的 莖<br />

幹 。 以 鄉 土 性 為 基 礎 的 民 族 精 神 , 才 能 往 下 紮 根 。 然 後 開<br />

花 結 果 。 16<br />

就 上 述 引 文 所 論 及 的 詩 本 質 三 性 , 其 實 與 陳 千 武 「 驚 訝 」、「 諷 刺 」<br />

、「 哀 愁 」 可 以 互 相 對 照 發 明 , 反 而 是 趙 天 儀 所 提 出 的 功 能 論 三 性<br />

裡 , 正 好 可 以 詮 釋 笠 同 仁 所 謂 「 現 實 性 」 的 內 涵 , 也 就 是 說 , 所 謂<br />

的 現 實 性 在 七 0 年 代 的 笠 同 仁 思 維 中 , 存 在 著 「 鄉 土 性 」、「 民 族 性<br />

」 與 「 社 會 性 」 三 個 分 向 , 也 因 而 建 立 了 《 笠 》 本 土 現 實 詩 學 的 基<br />

礎 。 在 民 國 六 十 六 年 九 月 十 八 日 下 午 三 時 ,《 笠 》 舉 辦 了 一 個 「 現<br />

代 詩 的 批 評 座 談 會 」, 在 其 中 許 多 的 同 仁 對 於 「 鄉 土 性 」、「 社 會 性<br />

」 以 至 於 「 民 族 性 」 提 出 了 許 多 詮 釋 , 巫 永 福 說 :<br />

15<br />

詳 參 非 馬 〈 畧 談 現 代 詩 ─ 在 芝 加 哥 中 國 文 藝 座 談 會 上 講 〉,《 笠 》80 期<br />

,1976.8,P.44-45。<br />

16<br />

引 自 趙 天 儀 〈 詩 的 斷 想 〉,《 笠 》80 期 ,1976.8,P.46。<br />

19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