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198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99例 二 , 探 源 大 乘 佛 法 「 無 生 忍 」 菩 薩 的 可 能 性 , 透 過 發 展 與 還原 的 方 式 , 試 著 接 通 「 血 脈 」「 淵 源 」。《 初 大 》 認 為 : 根 於 原 始 佛法 , 而 在 部 派 佛 教 中 見 聖 諦 的 兩 種 方 式 ( 頓 見 與 漸 見 ) 中 , 頓 見 式的 「『 見 滅 得 道 』, 與 大 乘 佛 法 的 『 無 生 忍 』, 實 是 血 脈 相 通 的 」。 另方 面 :「 原 始 般 若 」 引 入 「 無 生 」 的 深 悟 ,「 淵 源 於 原 始 佛 教 」, 接近 部 派 的 頓 時 「 一 心 見 諦 」, 而 有 所 發 展 323 。《 初 大 》 並 用 發 展 與 還原 的 方 式 , 試 接 「 血 脈 」「 淵 源 」 的 可 能 性 , 乃 是 發 展 強 化 初 期 的主 張 。 例 如 , 在 1944 年 講 的 《 性 空 學 探 源 》, 說 :「 四 諦 頓 現 觀 的見 滅 得 道 , 就 是 見 空 得 道 」 324 , 很 接 近 大 乘 空 義 。 但 是 ,《 初 大 》接 通 的 「 血 脈 」「 淵 源 」, 很 快 就 被 附 帶 寫 出 的 《 空 之 探 究 》 325 轉 接 ,改 造 整 合 到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 新 造 血 源 。 這 個 架 構 的 後 來 發 展 涉 及定 學 與 慧 學 ; 例 一 則 關 涉 基 礎 的 戒 學 。1983 年 出 版 《 雜 阿 含 經 論 會 編 》, 延 續 1971 年 的 《 聖 典 集 成 》。在 〈 序 〉 文 開 宗 明 義 , 界 定 巴 漢 本 的 《 相 應 阿 含 》 之 根 本 地 位 : 乃「 是 佛 教 界 早 期 結 集 的 聖 典 , 代 表 了 釋 尊 在 世 時 期 的 佛 法 實 態 。」326再 次 精 分 聖 典 集 成 史 , 標 舉 「 修 多 羅 相 應 」 的 「 根 原 」 地 位 :「 原始 佛 教 聖 典 的 集 成 , 從 『 修 多 羅 』 到 四 部 阿 含 的 分 別 編 集 , 是 經 過先 後 多 階 段 的 。」 327 如 此 標 舉 聖 典 史 , 建 立 聖 典 成 立 史 論 的 評 價 判準 。 若 「 修 多 羅 相 應 」 為 佛 世 佛 法 的 「 根 原 」, 可 能 推 動 探 源 佛 法 的核 心 ;《 空 之 探 究 》 就 在 其 中 探 尋 與 架 構 「 無 生 忍 」 菩 薩 的 可 能 性 。新 典 範 的 後 期 , 到 了 嵩 夀 期 ,1985 年 出 版 《 空 之 探 究 》( 代 稱為 《 印 順 1985a》)。 重 申 論 證 《 中 觀 今 論 》 的 「 一 個 見 解 」 328 , 補述 《 初 大 》: 佛 法 到 大 乘 佛 法 的 發 展 。 但 是 ,《 空 之 探 究 》 開 始 重 鑄326 《 雜 會 上 》〈 序 〉( 頁 1):「『 雜 阿 含 經 』( 即 『 相 應 阿 含 』,『 相 應 部 』),本 的 文 字 差 異 極 大 , 不 是 《 初 大 》 所 謂 的 「 大 致 相 同 」( 頁 298)。 再 就 法 義上 ,《 雜 》 本 說 : 十 善 業 的 正 行 「 得 」 初 果 , 乃 至 四 果 與 六 神 通 「 皆 悉 得 」(《 雜 會 下 》 頁 754)。 真 的 「 皆 悉 得 」 嗎 ?《 初 大 》 採 用 這 種 譯 文 的 法 義 為證 , 而 又 異 於 巴 利 傳 本 , 有 待 精 審 考 察 。323 《 印 順 1981a》 頁 365 與 頁 637。324接 著 說 :「 與 空 義 之 密 切 可 想 而 知 ……, 雖 有 不 如 大 乘 見 空 得 道 的 地方 , 但 已 經 是 很 相 近 了 」(《 印 順 11》 頁 258-259)。 又 如 ,《 成 佛 之 道 》 論 及二 種 見 諦 得 道 的 方 式 時 , 也 暗 指 :「 悟 入 緣 起 空 寂 性 ── 也 就 是 見 滅 諦 得 道 」(《 印 順 12》 頁 222)。325在 《 印 順 1985b》( 頁 37), 說 到 : 寫 作 《 初 大 》, 附 帶 寫 了 《 如 來 藏之 研 究 》 與 《 空 之 探 究 》。是 佛 教 界 早 期 結 集 的 聖 典 , 代 表 了 釋 尊 在 世 時 期 的 佛 法 實 態 。 佛 法 是 簡 要的 , 平 實 中 正 的 , 以 修 行 為 主 , 依 世 間 而 覺 悟 世 間 , 實 現 出 世 的 理 想 ── 涅槃 。」 後 半 乃 佛 法 之 要 。327 〈 雜 整 〉 頁 31, 該 節 結 說 :「 依 『 相 應 教 』 而 別 編 為 『 長 』,『 中 』,『 增一 』。『 相 應 教 』 有 三 分 ,「 修 多 羅 」,「 祇 夜 」 與 「 記 說 」──「 弟 子 所 說 」,「 如 來 所 說 」; 三 分 是 以 「 修 多 羅 相 應 」 為 根 原 的 。…… 這 不 但 是 為 了 結 集史 的 闡 明 , 而 更 重 要 的 是 , 確 認 修 多 羅 為 佛 法 的 勝 義 所 在 。」(〈 雜 整 〉 頁39)328 《 空 之 探 究 》〈 序 〉 頁 1:「 中 論 是 《 阿 含 經 》 的 通 論 」;「 中 論 確 是 以大 乘 學 者 的 立 場 ,…… 抉 發 阿 含 經 的 緣 起 深 義 , 將 ( 大 乘 ) 佛 法 的 正 見 , 確樹 於 緣 起 中 道 的 磐 石 」。 原 在 《 中 觀 今 論 》 頁 18&24。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