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236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2371985 年 的 《 空 之 探 究 》, 提 出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 改 造 《 初 大 》 已 為大 乘 無 生 忍 菩 薩 接 通 的 「 血 脈 」「 淵 源 」。 至 於 1992 年 回 應 外 國 學者 質 疑 《 智 度 》 為 龍 樹 所 造 405 , 則 維 護 重 要 「 論 」 據 的 歷 史 基 礎 。這 些 , 突 顯 新 典 範 的 特 色 在 於 新 說 佛 法 與 大 乘 佛 法 ; 意 趣 則 活 化 華語 系 佛 教 的 舊 典 範 406 。說 明 人 間 佛 教 〉, 對 比 分 析 三 期 佛 教 的 中 心 , 說 :「 初 期 佛 教 , 以 出 家 的 聲 聞僧 為 中 心 。…… 以 大 乘 佛 教 興 起 的 時 代 ,…… 這 一 期 的 佛 教 , 從 出 家 移 入 在家 , 從 人 而 移 向 天 , 為 高 級 的 天 與 在 家 人 的 趣 入 佛 法 , 也 是 適 應 於 崇 奉 天 神的 在 家 婆 羅 門 而 發 揚 起 來 。…… 第 三 期 的 佛 教 ,…… 天 神 ( 特 別 是 欲 界 的 低級 的 ) 為 佛 教 中 心 」(《 印 順 14》 頁 39-43) 同 書 的 另 文 又 說 :「 佛 法 說 : 人 ,要 有 健 全 的 人 格 , 就 得 從 五 戒 、 十 善 做 起 , 十 善 便 是 人 生 的 正 行 。」( 頁 140)405 《 印 順 1992》。406 (a) 這 可 比 較 日 本 的 水 野 弘 元 博 士 《 佛 教 的 真 髓 》〈 序 言 〉 之 結 論 :「 從 信 仰 實 修 的 層 面 , 來 檢 視 如 法 的 佛 教 宗 教 性 立 場 到 底 流 傳 在 什 麼 地 方 。總 之 , 真 正 繼 承 原 始 佛 教 中 釋 尊 教 法 的 是 印 度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 中 國 佛 教固 然 也 具 有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的 層 面 , 但 真 正 蓬 勃 發 展 的 卻 是 學 術 研 究 式 的 中 期大 乘 佛 學 , 因 而 使 得 佛 教 成 為 高 深 、 複 雜 的 宗 教 , 而 與 民 眾 疏 遠 。 日 本 佛 教雖 然 承 續 中 國 佛 教 而 從 事 佛 學 研 究 , 但 其 吸 收 、 採 納 的 大 多 是 屬 於 實 際 信 仰修 持 的 部 份 , 尤 其 是 鎌 倉 時 代 的 念 佛 宗 、 禪 宗 、 唱 誦 經 題 等 新 佛 教 , 就 是 嘗試 繼 承 原 始 佛 教 及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的 教 法 , 以 探 究 純 粹 、 簡 明 的 信 仰 實 修 而 形成 的 新 興 宗 教 。 這 就 是 筆 者 認 為 『 佛 教 真 髓 』 的 所 在 」(《 水 野 弘 元 2002》〈 序言 〉 頁 5)。(b) 比 較 新 典 範 的 焦 點 與 水 野 先 生 的 「 佛 教 真 髓 」, 都 為 了 探 源 「 釋 尊教 法 」 而 「 檢 視 如 法 的 佛 教 」 之 流 傳 , 並 以 印 度 初 期 大 乘 為 繼 承 者 。 而 他 們的 不 同 。 首 先 , 新 典 範 從 解 行 並 重 來 衡 量 ; 水 野 則 偏 重 「 信 仰 修 持 」, 明 顯創 新 典 範 , 當 然 不 是 為 了 標 新 立 異 於 日 本 ( 等 國 際 ) 的 現 代 佛學 研 究 ; 但 是 吸 收 其 研 究 方 法 ( 或 進 路 ) 與 成 果 而 相 辯 之 , 則 促 成新 典 範 的 發 展 。 而 新 典 範 則 未 相 對 地 影 響 日 本 佛 ( 教 ) 學 界 。 這 可做 為 案 例 , 說 明 現 代 東 亞 的 新 局 , 日 本 文 明 的 維 新 轉 向 而 更 獨 立 發展 , 反 過 來 影 響 華 夏 與 東 亞 。 而 中 華 本 土 的 佛 教 明 顯 受 到 日 本 佛 教學 之 影 響 , 儒 學 則 未 如 此 受 影 響 407 ; 這 例 說 : 佛 教 在 日 本 的 深 厚 傳統 高 於 儒 學 , 佛 教 在 中 華 本 土 的 傳 統 淺 淡 於 儒 學 。新 典 範 溯 本 世 界 佛 教 的 根 源 , 精 詳 於 印 度 佛 教 , 吸 收 中 華 鄰 邦的 日 本 之 現 代 佛 學 研 究 , 批 判 華 語 系 的 傳 統 佛 教 , 點 化 華 夏 文 化 ,邁 向 國 際 。 其 思 想 典 範 , 蘊 育 於 中 國 現 代 化 的 大 時 代 , 推 展 太 虛 法師 的 現 代 革 新 , 創 新 典 範 於 中 華 本 土 , 完 成 與 落 實 於 台 灣 為 主 的 海外 華 人 區 。 這 比 較 於 中 華 儒 學 的 現 代 改 革 , 都 起 於 救 現 代 中 國 之取 意 於 活 化 日 本 佛 教 。 其 次 , 新 典 範 宗 主 印 度 的 佛 法 與 初 期 大 乘 , 未 結 歸 於中 國 佛 教 ; 水 野 結 歸 於 日 本 的 新 佛 教 , 並 謂 其 超 越 中 國 佛 教 。 這 就 顯 示 新 典範 重 於 法 的 精 神 ; 而 水 野 偏 重 「 信 仰 修 持 」、 刻 意 歸 結 於 日 本 佛 教 ( 及 其 超越 中 國 佛 教 ), 則 陷 於 日 本 佛 教 的 情 結 ; 平 川 彰 可 能 有 相 類 的 意 趣 ( 印 順 法師 則 評 論 之 為 : 用 「 非 僧 非 俗 的 寺 塔 集 團 , 以 說 明 大 乘 教 團 的 起 源 ……, 倒與 現 代 日 本 式 的 佛 教 相 近 」)。 總 之 , 新 典 範 歸 本 釋 尊 , 關 心 佛 法 受 用 於 國 族 ,不 糾 陷 於 民 族 情 結 。 著 眼 於 佛 法 利 樂 華 夏 與 東 亞 , 適 合 評 釋 向 於 全 球 化 的 新時 代 。407 《 陳 榮 捷 廖 譯 1987》 第 一 章 第 四 與 五 節 。 若 說 「 熊 十 力 的 新 唯 識 」輾 轉 帶 著 日 本 佛 學 的 影 響 ; 這 種 時 代 大 因 緣 的 影 響 則 遍 及 當 時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