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270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271例 子 , 印 證 其 真 正 的 問 題 可 能 是 「 究 竟 要 追 隨 傳 統 中 國 佛 教 ? 或 是要 追 隨 導 師 ?」 至 於 , 印 順 法 師 認 為 : 阿 彌 陀 佛 與 西 方 淨 土 「 與 一神 教 的 思 想 相 呼 應 」。 這 類 思 想 對 其 帶 來 的 災 難 , 更 引 人 深 思 佛 陀的 教 導 : 世 間 是 苦 。 但 是 , 若 正 視 林 鎮 國 教 授 發 表 在 《 人 生 雜 誌 》的 〈 他 者 與 馴 化 之 間 〉 之 建 設 性 反 省 , 華 語 系 佛 教 舊 典 範 想 要 創 造新 機 的 話 , 最 好 的 回 應 就 是 審 思 印 順 法 師 的 合 理 批 判 。面 對 21 世 紀 的 全 球 化 時 代 , 對 於 立 足 於 中 國 佛 教 傳 統 的 人 ,可 能 很 容 易 將 漢 傳 傳 統 佛 教 視 為 未 來 新 世 紀 的 國 際 展 望 與 對 話 中心 。 但 是 , 國 際 佛 教 學 界 與 一 般 的 知 識 界 如 何 認 識 佛 教 的 史 實 與 評斷 佛 教 的 價 值 呢 ? 例 如 ,Max Weber 在 二 十 世 紀 初 所 傳 述 的 佛 教 為何 ? 他 的 《 中 國 的 宗 教 》 中 並 未 提 及 中 國 佛 教 。 二 十 世 紀 末 的Giddens 在 《 社 會 學 》 中 簡 述 佛 教 時 , 佛 教 在 中 國 則 是 一 語 帶 過 。M. Eliade 在 《 世 界 宗 教 理 念 史 》 中 , 所 傳 述 的 佛 教 為 何 ? 卷 三 已 至十 五 世 紀 , 還 未 真 正 提 及 中 國 佛 教 。 雅 斯 培 的 《 四 大 聖 哲 》 中 , 有一 位 佛 陀 。 近 來 凱 倫 . 阿 姆 斯 壯 的 書 於 國 際 暢 銷 , 中 譯 之 中 仍 有 一本 《 佛 陀 》。E. Lamotte 的 《 印 度 佛 教 史 》 乃 公 認 的 經 典 之 作 , 全 書只 寫 到 西 元 一 世 紀 , 認 定 佛 陀 教 導 的 正 法 就 已 大 幅 印 度 教 化 , 轉 為在 家 人 求 救 贖 的 信 仰 ,「 神 化 的 佛 (deified Buddha)」 之 宗 教 。不 管 是 那 一 書 或 那 一 行 甚 或 那 一 宗 教 的 人 , 都 對 這 位 人 間 佛 陀存 著 一 份 敬 意 , 立 足 佛 陀 而 論 述 佛 教 。 如 何 與 國 際 學 界 接 軌 呢 ? 或許 因 此 , 就 有 論 文 在 全 球 化 的 視 野 中 , 論 述 印 順 思 想 或 作 出 歷 史 評述 。 我 們 要 迎 向 時 代 , 展 望 未 來 , 是 否 要 提 昇 佛 教 知 識 的 品 質 ? 合宜 之 道 , 基 於 合 理 的 佛 教 知 識 論 述 , 立 本 於 人 間 佛 陀 而 建 立 宗 教 認同 與 世 界 史 觀 。呂 : 所 以 應 該 是 三 選 一 ,「 究 竟 要 追 隨 佛 陀 ? 或 是 要 追 隨 導 師 ?還 是 要 追 隨 傳 統 中 國 佛 教 ?」。 這 顯 示 印 老 思 想 影 響 的 層 面 僅 處 於知 識 社 群 層 面 的 影 響 , 對 深 著 於 中 國 佛 教 主 流 信 仰 層 面 者 而 言 , 影響 並 不 甚 大 。 但 是 即 使 是 三 選 一 , 這 還 是 要 回 到 一 個 基 本 問 題 , 即「 法 」 的 正 當 性 與 根 源 性 從 哪 裡 開 始 的 問 題 ? 最 能 代 表 釋 尊 教 導 實況 的 初 期 佛 教 聖 典 , 歷 來 不 曾 受 到 中 國 佛 教 主 流 的 尊 重 , 中 國 佛 教的 法 源 始 終 與 這 部 分 區 隔 甚 明 。 如 果 將 漢 傳 傳 統 佛 教 發 揚 到 國 際 與新 時 代 , 最 大 的 挑 戰 可 能 就 是 無 法 說 明 這 種 類 型 的 佛 教 的 法 源 究 竟與 歷 史 的 佛 陀 與 佛 教 聖 典 有 何 關 係 , 因 為 佛 教 在 世 界 史 的 定 位 與 法源 始 終 還 是 要 從 人 間 那 位 釋 迦 牟 尼 佛 寫 起 。 若 以 六 祖 慧 能 等 中 國 祖師 作 為 佛 教 法 源 的 全 面 性 與 正 當 性 基 礎 , 西 方 人 或 許 會 願 意 視 為 那是 地 區 性 佛 教 的 小 傳 統 , 但 是 對 於 這 樣 的 佛 教 法 脈 不 免 會 有 疑 惑 。觀 :「 佛 陀 出 現 是 快 樂 」(《 法 句 經 第 194 頌 》), 佛 教 出 現 在 世界 史 上 來 自 歷 史 的 釋 尊 。「 暢 演 正 法 是 快 樂 」( 續 上 ), 佛 陀 的 慈 悲教 導 , 正 法 揭 顯 於 世 。 透 過 原 始 聖 典 來 重 現 佛 陀 的 教 導 , 這 一 直 是最 引 人 入 勝 的 研 究 , 其 史 要 可 參 考 DE Jong1993 年 的 一 篇 論 文 。「 僧伽 和 合 是 快 樂 」, 佛 陀 的 睿 智 教 誡 , 僧 團 與 律 教 住 現 世 間 。2000 年前 後 , 至 少 就 有 兩 本 華 人 的 博 士 論 文 致 力 於 重 現 人 間 佛 陀 對 尼 眾 的律 教 , 作 為 考 察 當 今 律 教 的 正 當 性 基 礎 。 可 見 , 佛 陀 教 導 的 正 法 律( saddhammavinaya ) 是 佛 教 合 法 性 ( dhammena ) 與 適 宜 性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