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40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41的 新 典 範 , 帶 動 ( 台 灣 為 主 的 ) 海 外 華 人 緬 懷 釋 尊 , 推 動 佛 法 人 間化 , 揭 開 佛 教 舊 典 範 的 鬼 神 化 佛 陀 , 充 實 華 夏 文 化 之 美 , 漸 受 中 華灣 佛 教 參 與 本 土 化 與 全 球 化 。 在 《 杜 正 勝 2000&2004》( 頁 322f.& 頁 66.),提 出 台 灣 的 「 同 心 圓 」 世 界 觀 , 或 可 作 為 相 關 的 參 考 背 景 。(b3) 隨 台 灣 佛 教 參 與 全 球 化 , 印 順 法 師 的 新 典 範 , 亦 傳 至 海 外 華 人 。如 《 江 燦 騰 2003》( 頁 270) 說 :「 印 順 老 法 師 的 人 間 佛 教 思 想 在 全 球 華 人 的信 仰 圈 大 為 流 行 」。) 再 者 , 印 順 法 師 的 思 想 亦 在 國 際 被 研 究 ( 可 參 見 《 潘煊 2003》 頁 306f.), 被 介 引 ( 如 《 復 歸 ( 二 )》 第 一 章 的 第 二 & 三 節 )。〈 陳美 華 2002〉 在 全 球 化 的 視 域 定 位 印 順 法 師 的 思 想 ,〈 游 祥 洲 2003〉 思 議 印 順學 與 全 球 化 。(c1) 新 典 範 溯 源 佛 法 的 普 遍 真 理 , 歸 本 釋 尊 ; 這 有 著 世 界 佛 教 的 性 格 。思 想 的 時 代 感 , 同 源 於 二 十 世 紀 初 的 中 國 「 啟 蒙 與 救 亡 」(《 李 澤 厚 1999》下 第 一 章 ,〈 宣 方 2005〉 頁 15)(《 印 順 1989》 開 始 有 變 ); 這 有 著 國 族 關 懷( 可 參 見 〈 楊 惠 南 2000〉,〈 何 建 明 2005〉 多 所 分 析 這 面 向 )。〈 龔 雋 2002〉、〈 楊 曾 文 2004〉、〈 樓 宇 烈 2004〉、〈 宋 立 道 2004〉、〈 鄧 子 美 1998&2002&2004a〉 等 。(c2) 新 典 範 漸 有 跡 象 回 及 中 華 本 土 。 例 如 《 陳 & 鄧 2003》( 第 五 章 )、〈 龔 雋 2002〉、〈 楊 曾 文 2004〉、〈 樓 宇 烈 2004〉、〈 宋 立 道 2004〉、〈 鄧 子 美1998&2002&2004a〉 等 。〈 宣 方 2005〉( 頁 19f) 透 析 近 況 與 可 能 的 發 展 。《 鄧子 美 2004b》( 頁 157) 認 為 : 人 間 佛 教 「 這 一 理 論 形 態 的 文 化 源 頭 仍 在 釋 印順 所 說 的 根 本 佛 教 ─ 原 始 佛 教 」; 頁 176 並 說 :「 由 於 印 順 的 人 間 佛 教 理 論 立足 根 本 ,…… 是 二 十 世 紀 後 期 海 峽 兩 岸 佛 教 的 共 同 旗 幟 」( 而 《 滿 義 2005》,述 「 星 雲 模 式 的 人 間 佛 教 」)。 印 順 法 師 的 人 間 佛 教 乃 判 教 論 的 應 用 , 而 其 後期 的 判 教 定 論 則 根 植 於 聖 典 成 立 史 論 ; 至 於 聖 典 史 , 中 華 本 土 另 有 研 究 ( 參見 本 章 第 一 章 的 第 三 節 第 一 項 ), 這 可 能 引 發 進 一 步 討 論 。 因 此 說 , 印 順 法師 的 新 典 範 在 中 華 本 土 的 發 展 , 可 能 會 有 法 義 等 因 緣 的 討 論 。本 土 的 重 視 , 交 流 於 國 際 。作 為 研 究 導 論 , 將 大 要 略 論 , 經 緯 有 三 。 首 先 , 順 著 華 語 系 佛教 的 發 展 , 從 思 想 系 譜 , 觀 察 「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新 典 範 」 及 其 時 代 意義 。 其 次 , 順 著 新 典 範 的 時 間 先 後 , 從 其 探 本 佛 法 的 創 新 歷 程 與 外緣 , 觀 察 新 典 範 的 內 在 發 展 與 後 期 鑄 成 新 體 系 。 第 三 , 置 新 典 範 於現 代 東 西 文 明 交 會 衝 激 中 , 對 比 同 時 代 東 方 思 想 的 現 代 回 應 , 揭 示其 時 代 價 值 : 歸 本 釋 尊 及 其 法 教 , 探 源 澄 流 , 建 立 華 語 系 佛 教 新 典範 , 豐 富 華 夏 與 東 亞 文 化 的 多 元 之 美 。觀 察 印 順 法 師 創 新 典 範 的 發 展 , 置 於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思 想 系 譜 ,對 比 同 時 代 東 方 思 想 的 現 代 回 應 ; 特 別 地 , 比 較 太 虛 法 師 「 怎 樣 判攝 一 切 佛 法 」 的 三 期 發 展 188 , 觀 察 其 吸 收 太 虛 法 師 的 晚 期 定 論 與 發展 時 代 改 革 的 意 趣 , 而 逐 漸 創 新 典 範 , 亦 可 分 成 三 期 。 新 典 範 的 三期 發 展 , 代 稱 與 時 間 如 下 : 第 一 「 新 典 範 的 準 備 」 期 (1906-1938)、第 二 「 新 典 範 的 前 」 期 (1938-1970)、 第 三 「 新 典 範 的 後 」 期(1971-2005)。 新 典 範 的 後 期 , 鉅 著 接 連 , 並 一 再 綜 合 與 攝 要 ; 比起 前 期 初 創 , 正 如 太 虛 法 師 的 晚 期 定 論 比 起 先 前 ,「 更 圓 熟 、 更 深廣 的 理 解 了 佛 法 」 189 。 其 根 本 與 新 義 , 值 得 如 實 理 解 與 述 評 190 , 讚188參 見 〈 我 怎 樣 判 攝 一 切 佛 法 〉(《 太 虛 全 集 》 冊 2 頁 509-529)。 該 文的 介 紹 , 參 見 於 下 的 第 二 項 第 三 目 ; 其 間 的 比 較 , 參 見 於 下 的 第 三 項 。189 《 印 華 5》( 頁 267)。190 (a) 在 《 印 順 1985b》( 頁 59), 自 述 :「 我 有 點 孤 獨 …… 對 我 修 學佛 法 的 本 意 , 能 知 道 而 同 願 同 行 的 , 非 常 難 得 !」《 藍 吉 富 編 1985》 乃 印 順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