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54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551. 次 分 三 區華 語 系 的 東 亞 佛 教 , 隨 著 地 域 與 時 間 , 首 先 在 中 華 本 土 形 成 傳統 典 範 ; 其 後 , 次 第 傳 到 另 二 小 區 。佛 教 約 於 西 元 第 一 世 紀 , 傳 入 中 華 本 土 。 之 前 , 華 夏 文 明 已 發展 二 千 餘 年 , 特 有 的 「 宗 法 性 傳 統 宗 教 」 已 然 成 形 211 , 建 立 世 界 上的 獨 立 文 明 傳 統 。 佛 教 在 中 華 本 土 的 傳 播 , 就 是 調 適 或 激 盪 於 既 有的 文 明 傳 統 , 本 土 化 為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傳 統 典 範 , 莊 嚴 華 夏 之 美 , 滋潤 中 華 文 化 的 心 靈 。佛 教 於 東 漢 傳 入 中 華 本 土 , 經 魏 晉 南 北 朝 的 長 期 吸 收 準 備 ; 融212貫 開 創 , 大 成 於 隋 唐 佛 教 的 盛 世 。 天 台 智 者 (538-597) 綜 合 判 教 ,213以 印 度 中 期 佛 教 為 主 、 攝 初 期 兼 後 期 ; 華 嚴 繼 之 , 兩 宗 的 判 教 代214表 著 傳 統 的 思 想 典 範 ; 經 禪 與 淨 的 簡 化 , 佛 教 更 加 中 國 化 , 相 融211212參 見 《 牟 鍾 鑒 1995》 頁 82、《 中 宗 史 2003》 頁 214-6天 台 思 想 乃 中 國 哲 學 的 重 要 理 論 , 在 現 代 以 來 的 發 展 , 成 為 吸 收 或對 話 西 方 思 想 的 重 要 資 源 。 例 如 , 在 《 牟 宗 三 1985》, 以 天 台 圓 教 吸 收 西 哲康 德 的 哲 學 , 重 詮 儒 學 的 「 圓 善 」。 再 如 《 郭 朝 順 2004》,「 以 詮 釋 問 題 的 視野 」(〈 序 〉 頁 2), 研 究 「 天 台 智 顗 的 詮 釋 理 論 」, 新 詮 其 判 教 ( 例 如 頁 19-25)。213 (a) 天 台 智 者 的 判 教 影 響 後 來 各 宗 派 ( 參 見 《 呂 澂 1985》 頁 183);例 如 , 華 嚴 宗 的 法 藏 賢 首 (643-712), 以 智 儼 (602-668) 的 五 教 說 為 基 礎 ,吸 收 天 台 的 五 時 八 教 , 重 新 判 為 五 教 ( 同 上 , 頁 205)。(b) 台 賢 的 判 教 代表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傳 統 典 範 。 在 《 印 順 1989》, 就 透 過 評 點 台 賢 的 判 教 ( 頁9-16), 鑄 成 後 期 的 判 教 定 說 。214太 虛 法 師 認 為 「 中 國 佛 學 的 特 質 在 禪 」(《 太 虛 全 書 》 精 第 2 冊 ,於 華 夏 文 化 。 宋 代 以 來 , 佛 教 趨 衰 , 法 味 變 淡 ; 儒 學 吸 收 佛 教 , 新創 宋 明 理 學 , 反 佛 闢 佛 ; 道 教 新 發 展 。 儒 釋 道 的 共 構 排 序 成 形 , 所謂 的 「 以 佛 治 心 、 以 儒 治 世 、 以 道 治 身 」 215 。 宋 元 以 降 , 佛 教 更 融216構 於 傳 統 的 宗 法 宗 教 , 明 清 更 加 庶 民 化 ; 淨 土 與 禪 宗 , 被 融 採 於217民 間 宗 教 , 深 入 社 會 底 層 。 在 三 教 合 一 的 氣 息 中 , 佛 教 的 精 神 輔融 於 儒 道 , 召 喚 失 意 者 的 心 底 ; 社 會 性 則 現 為 常 民 的 生 活 禮 俗 , 而218特 重 於 鬼 化 佛 事 與 消 災 祈 福 。 清 末 , 佛 教 更 加 邊 陲 化 、 山 林 化 ,「 局p.549)。 而 《 印 順 1971b》 則 認 為 , 中 華 的 禪 宗 乃 印 度 禪 的 道 家 化 ;「 中 國 禪宗 史 」 的 發 展 主 軸 是 「 從 印 度 禪 到 中 華 禪 」( 另 見 《 許 譯 Smart2004》 頁 129)。透 過 禪 宗 , 影 響 宋 明 理 學 , 明 末 高 唱 儒 釋 道 三 教 合 一 , 至 今 不 衰 ; 例 如 , 牟宗 三 先 生 的 哲 學 體 系 核 心 之 一 , 乃 論 證 三 教 合 一 的 共 同 可 能 性 , 稱 作 「 智 的直 覺 與 中 國 哲 學 」( 參 見 《 牟 宗 三 1974》)。佛 教 。(b) 對 禪 宗 在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兩 極 評 價 , 亦 見 於 日 本 的 京 都 學 派 與 批 判215 (a) 語 出 宋 孝 宗 , 轉 引 自 《 陳 & 鄧 2003》 頁 22。 在 該 書 同 頁 , 評 說 :「 佛 管 出 世 , 儒 管 治 世 , 成 為 宋 代 以 來 共 許 的 分 工 , 佛 教 界 人 士 也 頗 持 認 許 」。(b) 對 於 所 謂 的 三 教 之 說 ,《 牟 鍾 鑒 1995》 作 了 更 詳 細 的 分 析 :「 儒 釋道 三 教 , 這 是 一 個 簡 括 的 提 法 , 實 際 上 是 三 教 二 家 。 三 教 ( 真 正 宗 教 意 義 上的 『 教 』) 是 : 宗 法 性 傳 統 宗 教 、 佛 教 、 道 教 。 二 家 : 儒 家 、 道 家 」( 頁 143)。華 化 的 佛 教 「 有 教 而 又 有 學 」, 道 教 與 道 家 「 有 分 有 合 、 相 互 糾 結 , 並 立 而又 連 袂 」, 宗 法 性 傳 統 宗 教 與 儒 家 「 相 對 分 離 而 又 並 行 連 袂 」, 形 成 傳 統 社 會的 三 大 精 神 支 柱 ; 而 以 後 者 為 「 中 國 人 最 正 宗 的 信 仰 」( 同 上 )。216 《 中 佛 史 余 譯 1984》 上 ( 第 二 篇 第 一 至 七 章 )。217 《 中 宗 史 2003》 頁 746f.&848f.( 頁 851 述 宋 至 清 末 的 三 階 段 )。218在 《 陳 & 鄧 2003》( 頁 539), 說 :「 經 懺 佛 事 為 內 容 的 民 俗 佛 教 , 仍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