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250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251其 次 , 在 《 印 順 1988》 頁 72 431 , 又 再 述 要 《 空 之 探 究 》 的 二類 阿 羅 , 並 結 合 到 「 初 見 諦 理 」 的 方 式 。 這 擴 大 了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順 此 而 發 展 , 在 〈 印 順 2002〉, 結 合 四 類 聖 者 與 見 諦 的 方 式 432 。 這就 完 全 改 造 《 初 大 》 接 通 的 「 血 脈 」「 淵 源 」。 另 方 面 的 發 展 , 在1985 年 寫 的 《 方 便 之 道 》 433 , 除 了 重 述 《 空 之 探 究 》 新 詮 的 二 類 阿431原 文 詳 如 下 ( 引 自 《 印 順 CD》, 略 為 分 段 ):佛 法 中 的 阿 羅 漢 arhat, 有 慧 解 脫 prajn~a^-vimukta 與 俱 解 脫 ubhayatobha^ga-vimukta。慧 解 脫 者 是 以 法 住 智 dharma-sthitita^-jn~a^na, 知 緣 起 的因 果 生 滅 而 得 證 的 。 俱 解 脫 者 能 深 入 禪 定 , 得 見 法 涅 槃 dr!s!t!adharmanirva^n!a,也 就 是 以 涅 槃 智 nirva^n!a-jn~a^na 得 證 的 。阿 羅 漢 如 此 , 初 見 諦 理 的 , 也 就 有 此 二 類 : 以 法 住 智 見 道 的 , 與 次 第 見四 諦 得 道 相 合 ; 以 涅 槃 智 而 證 初 果 的 , 與 一 念 見 滅 得 道 相 合 。(>p.72)432433頁 144。原 文 詳 如 下 ( 引 自 《 印 順 CD》, 略 為 分 段 , 並 加 底 線 於 定 學 的 新 發展 ):由 於 心 是 定 的 異 名 , 所 以 分 為 慧 解 脫 , 及 ( 心 與 慧 ) 俱 解 脫 二 類 。 佛 為須 深 Susi^ma 說 : 慧 解 脫 阿 羅 漢 , 不 得 四 禪 , 也 沒 有 ( 五 ) 神 通 , 是 以 法 住智 dharma-sthitita^-jn~a^na 通 達 緣 起 而 得 解 脫 的 。 俱 解 脫 得 四 禪 、 無 色 定 、滅 盡 定 , 依 禪 而 引 發 神 通 , 見 法 涅 槃 dr!s!t!adharma-nirva^n!a。 如 從 離 煩 惱 ,得 漏 盡 智 a^srava-ks!aya-jn~a^na 而 解 脫 來 說 , 慧 解 脫 與 俱 解 脫 , 是 平 等 而 沒有 差 別 的 。然 慧 解 脫 者 , 沒 有 根 本 定 ; 眼 見 、 耳 聞 都 與 常 人 一 樣 ; 老 病 所 起 的 身 苦也 一 樣 ( 但 不 引 起 心 苦 )。 俱 解 脫 阿 羅 漢 有 深 的 禪 定 ; 引 發 神 通 ── 見 、 聞 、覺 、 知 都 有 超 常 的 能 力 ; 老 病 所 生 的 身 苦 , 因 定 力 而 大 為 輕 微 。 在 阿 羅 漢 中 ,羅 漢 , 並 發 展 了 基 礎 的 定 學 ; 在 《 印 順 1989》 434 , 發 展 定 學 的 歷 史描 述 。 這 就 形 成 四 類 聖 者 架 構 的 基 礎 定 學 435 。 至 此 , 該 架 構 至 少 直接 涉 及 定 學 與 慧 學 、 成 聖 見 諦 的 方 式 。第 三 ,《 印 順 1988》 頁 94-5 436 , 又 摘 引 《 空 之 探 究 》 的 四 類 聖俱 解 脫 者 是 少 數 , 受 到 佛 弟 子 的 欽 仰 。(>p.31 ~ p.32)434 《 契 理 人 間 》( 頁 35-6, 筆 者 加 底 線 於 定 學 的 新 發 展 ):「 佛 弟 子 多 數是 不 得 根 本 定 的 , 沒 有 神 通 , 但 以 『 法 住 智 』 而 究 竟 解 脫 」。435 (a)《 方 便 之 道 》( 見 《 印 華 2》 頁 32) 與 《 契 理 人 間 》( 頁 35-6), 對定 學 的 發 展 , 相 違 於 《 空 之 探 究 》 的 研 究 結 論 :「 在 解 脫 道 中 , 四 禪 是 佛 說 定法 的 根 本 , 這 應 該 是 無 可 懷 疑 的 」( 頁 14)。 頁 73 又 說 :「 佛 法 的 解 脫 道 ,是 依 止 四 禪 , 發 真 實 慧 , 離 欲 而 得 解 脫 的 」。(b) 對 定 學 與 慧 學 的 結 合 , 詳 細 分 析 與 評 論 , 宜 置 於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436原 文 詳 如 下 ( 引 自 《 印 順 CD》, 略 為 分 段 , 並 加 入 四 類 聖 者 的 編 號 ):大 乘 甚 深 義 , 從 「 佛 法 」 的 涅 槃 而 來 。 但 在 「 佛 法 」, 見 法 涅 槃 ── 得涅 槃 智 的 阿 羅 漢 , 是 「 不 再 受 後 有 」 的 , 那 (4) 菩 薩 的 修 「 空 性 勝 解 」, 直到 得 無 生 忍 , 還 是 不 證 入 涅 槃 , 怎 麼 可 能 呢 ? 我 曾 加 以 論 究 , 如 『 空 之 探 究 』( 一 五 一 ── 一 五 三 ) 說 :(3)「 眾 生 的 根 性 不 一 , 還 有 一 類 人 , 不 是 信 仰 、 希 欲 、 聽 聞 、 覺 想 ,也 不 是 見 審 諦 忍 , 卻 有 『 有 [ 生 死 ] 滅 涅 槃 』 的 知 見 , 但 不 是 阿 羅 漢 。 如 從 井中 望 下 去 , 如 實 知 見 水 , 但 還 不 能 嘗 到 水 一 樣 。……(3)( 絕 少 數 ) 正 知 見 『 有 滅 涅 槃 』 而 不 證 得 阿 羅 漢 的 ; 不 入 滅 盡 定 而有 甚 深 涅 槃 知 見 的 ,(4) 正 是 初 期 大 乘 , 觀 一 切 法 空 而 不 證 實 際 的 菩 薩 模樣 。……(3) 有 涅 槃 知 見 而 不 證 的 ,(4) 在 崇 尚 菩 薩 道 的 氣 運 中 , 求 成 佛 道 ,利 益 眾 生 , 才 會 充 分 的 發 揚 起 來 」!(>p.94 ~ p.95)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