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08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09時 代 ( 五 世 紀 左 右 ), 確 立 現 存 巴 利 藏 的 形 式 , 經 藏 就 分 成 五 部 ,所 謂 的 五 部 《 尼 柯 耶 》( 長 、 中 、 相 應 、 增 支 、 小 )。 巴 利 藏 內 有 自宗 傳 承 的 一 部 律 藏 , 漢 譯 則 有 五 部 的 律 藏 ; 聖 弟 子 的 分 流 抉 擇 法 ,發 展 各 自 的 阿 毗 達 磨 論 藏 。 古 來 , 統 稱 經 、 律 、 論 為 三 藏 , 佛 弟 子都 奉 持 三 藏 教 法 。 現 存 的 文 本 , 以 巴 利 藏 還 有 三 藏 的 註 解 書 , 最 完整 與 豐 富 。現 存 的 聖 典 文 本 , 源 於 佛 陀 45 年 的 說 法 , 口 耳 傳 誦 相 教 中 形成 , 僧 團 會 集 、 分 流 傳 佈 , 口 傳 而 逐 漸 書 寫 , 乃 至 傳 譯 等 等 過 程 。因 此 , 不 同 部 派 傳 承 的 經 律 , 有 著 自 宗 的 色 彩 ; 但 不 等 於 就 是 宗 派之 說 , 有 共 同 根 源 於 佛 陀 的 部 份 。 現 存 的 聖 典 文 本 , 不 等 於 就 是 佛弟 子 的 原 始 結 集 ; 語 言 傳 載 的 佛 法 , 不 等 於 就 是 佛 弟 子 的 原 始 受持 ; 世 間 流 佈 的 佛 法 , 更 不 等 於 就 是 佛 陀 的 正 覺 。 但 是 , 脫 離 現 有的 聖 典 來 研 習 佛 陀 之 教 , 更 屬 歧 路 異 途 ; 既 非 史 實 , 亦 脫 離 國 際 潮流 。 修 習 佛 法 寶 貴 殊 勝 , 不 由 聖 典 聞 思 佛 陀 的 生 動 教 導 , 更 難 契 證佛 陀 的 教 導 。 若 捨 離 近 緣 於 佛 陀 的 聖 典 , 而 直 暢 佛 陀 本 懷 ; 這 是 現代 社 會 的 言 論 自 由 , 值 得 共 相 維 護 。為 了 研 習 佛 陀 的 教 導 , 得 尊 敬 釋 尊 活 現 過 的 事 實 、 釋 尊 親 口 說法 、 佛 弟 子 精 勤 傳 習 佛 法 、 結 集 聖 典 、 古 今 賢 聖 弘 護 流 傳 聖 典 。 既存 的 聖 典 傳 本 雖 有 分 流 傳 佈 的 色 彩 , 都 是 研 習 佛 陀 之 教 的 寶 貴 史料 , 值 得 用 出 其 價 值 。 尊 敬 : 釋 尊 本 人 曾 親 自 說 法 , 敬 重 : 流 傳 至今 的 聖 典 相 近 親 緣 於 佛 陀 , 隨 喜 參 與 「 重 現 釋 尊 教 導 的 研 究 」, 可發 展 適 切 的 聖 典 解 釋 之 學 , 注 意 新 創 的 佛 教 之 各 式 歷 史 背 景 與 史料 , 精 審 現 存 聖 典 文 本 , 參 酌 古 今 賢 聖 的 論 註 與 研 究 , 綜 合 思 抉 ,循 佛 陀 之 教 的 分 流 , 上 溯 至 初 期 > 最 早 期 > 佛 世 佛 教 , 最 理 想地 , 安 止 於 佛 陀 本 人 的 教 導 。發 展 佛 教 聖 典 解 釋 學 , 透 過 現 存 的 聖 典 文 本 , 研 習 佛 陀 之 教 ,值 得 再 考 慮 其 中 的 三 項 特 性 : 寫 定 聖 典 文 本 時 已 離 佛 陀 幾 百 年 ( 又有 流 傳 至 今 的 複 雜 過 程 ), 聖 典 之 中 有 著 年 代 先 後 成 立 的 發 展 , 聖典 屬 口 傳 文 獻 。 針 對 這 三 項 特 性 , 除 了 參 考 相 關 的 古 史 料 與 考 察 歷史 因 緣 , 可 運 用 的 研 究 方 法 , 首 在 對 比 不 同 的 傳 本 , 巴 漢 對 讀 則 有廣 泛 而 顯 著 的 價 值 。 其 次 , 精 審 文 本 內 顯 著 的 年 代 發 展 , 乃 至 同 一經 內 的 年 代 發 展 。 最 後 , 運 用 聖 典 口 傳 的 特 性 。就 佛 教 聖 典 的 口 傳 特 性 164 , 聖 典 文 本 的 的 散 文 中 , 常 重 覆 出 現類 同 的 文 句 , 乃 至 固 定 的 文 句 , 同 一 公 式 做 不 同 的 應 用 , 這 可 稱 為「 定 型 式 」 165 。 聖 典 文 本 作 為 口 傳 文 獻 , 定 型 式 乃 是 明 顯 成 分 與 特164相 關 研 究 ,《 復 歸 ( 一 )》 曾 粗 略 介 紹 ( 頁 53); 更 精 詳 的 研 究 , 參 考〈 越 建 東 2004〉( 評 介 「 西 方 學 界 對 早 期 佛 教 口 傳 文 獻 的 研 究 近 況 」)。 在《 Allon1997 》( 頁 5&9f. ), 還 引 介 一 般 口 傳 文 獻 的 研 究 成 果 。《Thanavuddho2003》 亦 論 及 「 口 傳 與 聖 典 的 形 式 」( 頁 121f.)。165於 下 介 紹 一 些 研 究 成 果 ( 並 參 《 復 歸 ( 一 )》 頁 82)。(a1)「 定 型 式 」 作 為 聖 典 文 獻 的 特 徵 ,《Allon1997》 討 論 各 種 分 歧 的 術語 ( 如 R. Gombrich 用 ”stock formula”), 用 ”formula” 指 涉 各 種 同 義 字 ( 頁 14),並 述 相 關 的 論 題 ( 頁 13-15)。(a2) 以 定 型 式 研 究 聖 典 的 法 義 、 文 獻 的 特 徵與 發 展 , 西 方 的 成 果 可 參 見 《Allon1997》( 頁 15-17)。 在 《Allon1997》 的 第一 部 份 , 以 「 走 近 型 式 」(yena…tenupasaMkami, 漢 譯 所 謂 的 「 往 詣 」) 為 例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