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228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229有 助 華 語 系 佛 教 交 流 學 習 巴 利 語 系 佛 教 , 若 巴 利 語 系 佛 教 加 深 現 代化 , 亦 需 吸 收 回 應 現 代 的 聖 典 觀 。 不 以 巴 利 語 系 佛 教 為 小 乘 , 鼓 勵「 互 相 尊 重 」 371 ; 而 又 「 與 巴 利 語 系 學 者 論 大 乘 」, 則 異 之 。(2) 主 要 運 用 古 代 的 華 譯 佛 典 , 以 華 語 著 作 , 弘 化 區 與 契 機的 對 象 都 在 華 人 , 點 釋 論 難 華 語 系 佛 教 舊 典 範 , 迎 對 疏 導 華 夏 文化 。 相 對 於 在 印 度 本 土 , 其 判 宗 的 「 佛 法 」 與 初 期 「 大 乘 」, 則 相破 與 相 資 於 婆 羅 門 神 教 。 因 此 , 其 著 作 與 思 想 雖 重 於 印 度 佛 教 與 思想 , 乃 屬 於 華 語 系 東 亞 佛 教 ; 置 於 華 夏 與 東 亞 文 化 的 交 互 對 比 時 ,則 更 明 顯 判 屬 。(3) 透 過 法 尊 法 師 為 主 的 翻 譯 與 討 論 , 認 識 藏 語 系 的 北 方 佛教 。 由 此 確 分 大 乘 的 空 有 372 ; 始 終 反 對 ( 秘 教 的 ) 天 佛 一 如 , 則 判分 於 藏 傳 佛 教 , 乃 至 痛 斥 其 咒 術 異 行 。(4) 新 典 範 的 研 究 , 吸 取 日 本 為 主 的 現 代 西 式 研 究 , 漸 交 流於 國 際 佛 學 界 ; 隨 著 對 台 灣 為 主 的 海 外 華 人 佛 教 之 影 響 , 開 始 受 到國 際 注 意 。 整 體 而 論 , 新 典 範 , 已 初 步 接 觸 歐 美 語 系 的 西 傳 佛 教 ;隨 全 球 化 與 宗 教 交 流 , 將 更 相 涉 於 西 方 佛 教 學 界 。(5) 至 於 , 其 判 宗 於 印 度 傳 統 的 「 佛 法 」 與 初 期 「 大 乘 」, 與要 了 !」( 頁 88)。 其 下 並 說 譯 為 華 文 之 重 要 。 在 《 聖 典 集 成 》 與 《 有 部 論書 》, 正 是 對 讀 日 譯 的 巴 利 藏 , 大 舉 突 破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傳 統 。371 《 印 華 5》 頁 91。372 《 印 順 2004》 澄 清 :「 不 是 月 稱 應 成 派 的 傳 人 」( 頁 247); 更 「 批 判 」宗 喀 巴 導 向 於 「 密 宗 道 」( 頁 249)。當 今 印 度 本 土 教 區 的 互 動 , 則 待 觀 察 。總 之 , 印 順 法 師 創 建 「 華 語 系 」 佛 教 的 新 典 範 , 歸 本 釋 尊 及 其教 導 , 重 於 研 究 佛 法 在 印 度 的 源 流 , 契 對 華 語 世 界 , 化 佛 法 為 利 世之 用 。 對 比 研 究 巴 利 三 藏 , 通 於 根 本 而 發 展 有 異 ; 論 難 華 語 系 傳 統佛 教 , 而 意 在 活 化 ; 抉 擇 藏 語 系 佛 教 , 而 珍 惜 其 同 屬 佛 教 之 發 展 。 利用 現 代 佛 學 研 究 與 影 響 海 外 華 人 佛 教 , 逐 漸 交 流 於 國 際 佛 教 學 界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 新 」 典 範 , 在 世 界 佛 教 中 , 亦 有 特 新 之 處 。 論佛 教 在 印 度 的 創 立 而 發 展 ( 到 大 乘 ), 這 乃 一 般 佛 教 史 的 論 題 。 而新 典 範 的 特 色 則 是 : 新 說 其 所 謂 的 「 佛 法 」 與 「 初 期 大 乘 」 而 溝 通之 ; 具 體 的 做 法 , 則 是 「 引 導 學 者 復 歸 於 釋 尊 的 本 義 」 與 抉 發 「 釋尊 的 真 諦 」。 這 種 猶 如 《 初 大 》, 雙 向 並 用 還 原 與 發 展 的 方 式 , 於 「 佛法 」 接 尋 初 期 大 乘 理 想 人 物 的 「 血 脈 」「 淵 源 」。 這 特 色 在 後 期 的 新體 系 , 聚 焦 於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 由 此 「 新 」 說 釋 尊 的 教 導 。其 次 , 新 典 範 交 互 對 比 於 華 夏 與 東 亞 文 化 。 對 比 於 東 亞 文 化 ,屬 東 亞 的 「 華 語 系 佛 教 」; 對 比 於 華 夏 文 化 , 屬 華 語 系 的 「 東 亞 佛教 」。 受 日 本 為 主 的 現 代 佛 學 影 響 , 未 明 顯 回 流 或 影 響 日 本 等 中 華鄰 邦 , 而 日 本 文 明 的 現 代 發 展 更 有 獨 立 性 , 適 合 稱 作 「 華 語 系 佛 教新 典 範 」。新 典 範 , 透 過 佛 弟 子 的 「 見 聞 而 受 持 」, 一 本 於 「 釋 尊 遺 言 景行 」, 開 展 三 大 「 新 」 義 , 鑄 成 後 期 的 新 體 系 。 首 先 , 四 類 聖 者 的法 義 架 構 , 研 究 與 詮 釋 聖 典 的 《 阿 含 》 教 說 , 以 期 建 立 「 初 期 大 乘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