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56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57於 方 外 」, 乃 至 令 人 難 以 耳 聞 目 睹 。 遭 遇 時 代 大 變 局 , 佛 教 自 陷 沈痾 219 , 難 應 世 局 , 正 待 現 代 改 革 ; 後 來 的 太 虛 法 師 , 正 是 對 此 而 起220。總 之 , 佛 教 在 中 華 本 土 的 發 展 中 , 受 制 於 傳 入 前 的 成 熟 中 國 文明 傳 統 , 而 與 儒 道 思 想 相 辯 相 融 , 並 未 成 為 文 化 的 主 流 。 佛 教 最 盛的 隋 唐 之 世 , 佛 教 推 動 宗 教 文 化 的 發 展 , 亦 未 成 為 全 面 的 文 化 221 ;為 當 代 中 國 佛 教 的 重 要 組 成 部 份 」。219 《 陳 榮 捷 廖 譯 1987》 提 到 : 民 國 以 來 的 中 國 大 陸 佛 教 中 ,「 僧 伽 乃 是無 知 與 自 私 等 烏 合 之 眾 的 團 體 」( 頁 104), 並 引 述 說 :「 十 五 個 初 次 剃 度 的尼 姑 當 中 , 有 七 個 人 在 剃 度 時 哭 了 出 來 」( 頁 105)。 印 順 法 師 的 經 驗 則 是 :「 理 解 到 的 佛 法 , 與 現 實 佛 教 界 差 距 太 大 , 這 是 我 學 佛 以 來 , 引 起 嚴 重 關 切的 問 題 」(《 印 順 1985b》 頁 5)。220太 虛 法 師 1910 年 痛 論 佛 教 之 病 :「 我 國 佛 教 之 不 發 達 , 以 佛 學 拘 於僧 界 , 以 僧 界 局 於 方 外 阻 之 也 。」(《 太 虛 全 書 》 精 第 4 冊 ,p.915-6) 終 於 ,發 起 現 代 改 革 ( 參 見 《 冉 雲 華 1990》 第 十 二 章 )。221 (a)《 牟 鍾 鑒 1995》 認 為 : 中 國 宗 教 的 首 要 特 性 是 「 強 烈 的 宗 法 性 。…宗 教 制 度 與 活 動 上 , 敬 天 祭 祖 的 宗 教 活 動 , 並 沒 有 獨 立 的 教 團 組 織 加 以 承擔 , 而 是 由 宗 法 等 級 制 國 家 與 宗 族 家 族 組 織 來 執 行 。…… 唐 代 佛 教 最 盛 , 依然 是 君 道 至 尊 、 經 學 為 先 。 綱 常 名 教 是 神 聖 不 可 侵 犯 的 」( 頁 14-6)。 另 可 參見 《 佐 藤 達 玄 1997》 頁 26-9。(b) 隋 唐 的 佛 教 盛 世 , 華 語 系 佛 教 在 中 華 本 土 未 發 展 成 完 整 的 宗 教 。但 是 , 可 注 意 的 , 據 《 古 正 美 2003》 的 研 究 , 在 中 國 建 國 的 「 帝 王 使 用 佛教 意 識 形 態 治 國 的 活 動 延 續 很 久 」( 頁 13), 始 於 後 漢 到 清 , 其 間 非 漢 族 與漢 族 都 曾 使 用 , 而 以 武 則 天 的 大 周 帝 國 (690-705) 為 代 表 ( 頁 10-14)。 其研 究 顯 示 : 以 佛 教 意 識 形 態 治 國 及 對 中 國 文 化 的 影 響 ( 頁 13&24-25)。 而 這宋 代 以 來 , 則 是 儒 釋 道 的 格 局 。 佛 教 在 中 華 本 土 未 發 展 成 全 面 的 宗教 , 若 比 較 南 傳 佛 教 與 藏 傳 佛 教 , 則 更 清 楚 。 佛 教 傳 到 這 兩 個 教 區前 , 當 地 社 會 文 化 遠 不 及 佛 教 的 價 值 系 統 , 佛 教 吸 收 轉 化 當 地 文 化後 , 本 土 化 為 真 正 的 文 化 傳 統 。 在 南 傳 佛 教 , 神 聖 領 域 中 , 以 佛 教僧 伽 為 主 , 帶 領 宗 教 文 化 ; 世 俗 領 域 中 , 效 法 阿 育 王 護 持 正 法 的 理想 ; 神 聖 與 世 俗 完 全 來 自 佛 教 的 巴 利 聖 典 。 所 以 , 佛 教 成 為 區 域 的傳 統 價 值 系 統 。 在 藏 傳 佛 教 , 到 了 成 熟 期 , 更 發 展 出 轉 世 的 政 教 一體 制 222 , 乃 三 傳 統 中 最 高 度 的 佛 教 化 。 相 較 之 下 , 華 語 系 東 亞 佛 教在 中 華 本 土 的 發 展 , 則 是 華 夏 文 化 的 重 要 輔 流 。華 語 系 東 亞 佛 教 的 第 二 次 區 , 由 中 華 本 土 傳 至 中 華 鄰 邦 ; 向 東傳 入 朝 鮮 、 日 本 , 向 南 則 傳 入 越 南 。 佛 教 次 第 傳 至 這 三 個 國 家 之 時 ,約 當 佛 教 在 中 國 極 盛 的 時 代 ; 隨 著 東 亞 世 界 的 形 成 , 相 伴 形 成 東 亞佛 教 223 。 佛 教 在 中 華 鄰 邦 的 發 展 , 有 幾 項 值 得 注 意 。些 情 形 , 都 只 輔 行 於 漢 帝 國 建 立 的 中 國 文 明 傳 統 。 唐 武 宗 (845) 毀 佛 之 後 ,佛 教 在 中 國 朝 向 衰 落 。 元 與 清 的 皇 室 與 藏 語 系 喇 嘛 教 的 關 係 密 切 ; 華 語 系 佛教 未 因 此 而 興 , 一 任 向 下 ; 直 到 西 方 文 明 的 現 代 衝 擊 , 才 猛 醒 , 把 握 新 機 。222 《 冉 光 榮 1996》 頁 105f.&125f.、《 世 界 宗 教 E》 頁 888。223 (a1) 華 語 系 佛 教 作 為 東 亞 的 共 同 成 份 , 因 著 佛 教 的 世 界 性 與 鮮 明的 宗 教 性 , 早 有 各 式 的 研 究 或 概 述 ( 例 如 ,《 康 & 簡 譯 weber1996a》 頁 430f.、《 世 界 宗 教 E》 頁 884&886f.、 結 合 《 中 佛 史 余 譯 1984》 與 《 平 川 彰 1977》)。可 比 較 的 , 近 來 有 人 「 倡 議 將 東 亞 儒 學 視 為 整 體 加 以 研 究 」( 參 見 《 黃 俊 傑2001》〈 自 序 〉 頁 Ⅶ)。(a2) 在 《 世 界 通 史 . 中 古 篇 》, 先 後 述 及 「 儒 學 在 東亞 的 傳 播 」( 頁 80-4),「 佛 教 在 東 亞 的 傳 播 」( 頁 84-93); 佛 教 的 份 量 遠 多 於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