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48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49之 前 , 這 個 線 索 一 直 是 世 界 史 的 重 要 動 線 。 但 是 , 華 夏 為 主 的 東 亞發 展 史 中 , 比 較 慢 進 入 現 代 西 方 為 主 的 變 革 方 式 ; 直 到 17 世 紀 建立 的 清 朝 , 仍 是 周 邊 民 族 入 主 早 已 農 耕 定 居 的 中 華 本 土 , 成 為 傳 統中 國 的 終 曲 。 就 在 明 清 時 代 , 中 華 本 土 的 ( 海 路 ) 移 民 , 形 成 海 外華 人 區 ; 佛 教 隨 先 民 的 開 墾 努 力 , 形 影 現 於 新 土 地 。 例 如 , 隨 鄭 成功 治 台 , 佛 教 傳 入 台 灣 ; 這 就 是 建 立 清 朝 的 結 果 之 一 。內 藤 的 東 亞 視 域 與 世 界 史 的 線 索 , 也 交 織 在 《 謝 維 揚 2001》。該 書 雖 題 名 為 「 中 國 早 期 國 家 」, 進 一 步 蘊 涵 著 : 以 國 家 的 形 成 為線 索 , 說 明 中 國 的 華 夏 民 族 形 成 國 家 及 其 影 響 周 邊 民 族 形 成 國 家 ,兩 者 的 互 動 , 經 由 「 中 國 國 家 進 程 的 多 元 化 」, 最 終 形 成 「 多 民 族統 一 國 家 的 模 式 」 204 ( 第 九 章 )。 該 書 同 時 說 明 「 少 數 民 族 國 家 的發 展 也 使 中 國 古 代 歷 史 同 東 亞 和 中 亞 的 歷 史 發 生 更 緊 密 的 聯 繫 」( 頁 599), 其 中 亦 涉 及 越 南 ( 頁 606)。應 用 內 藤 的 觀 察 ,《 伊 藤 道 治 1991》 寫 至 清 末 ;《 謝 維 揚 2001》亦 寫 至 清 朝 ; 再 加 上 台 灣 等 海 外 華 人 區 , 還 有 朝 鮮 、 日 本 、 越 南 。這 段 源 遠 流 長 的 歷 史 , 就 是 傳 統 的 華 夏 與 東 亞 。 直 至 19 世 紀 初 ,受 到 西 方 文 明 的 侵 逼 , 開 始 引 發 文 明 傳 統 的 危 機 。19 世 紀 中 葉 ,被 迫 尋 找 文 明 的 新 動 向 , 開 啟 東 亞 現 代 改 革 ; 接 著 的 年 代 , 東 亞 緊密 相 連 於 世 界 , 快 速 明 顯 變 化 。 配 合 世 界 史 , 又 符 合 華 夏 與 東 亞 的現 況 與 展 望 , 才 能 作 分 期 。 以 溫 暖 的 心 , 反 思 這 段 切 近 的 歷 史 , 才能 滋 育 華 夏 東 亞 文 明 的 生 息 。現 代 階 段 205 , 始 於 19 世 紀 中 葉 展 露 現 代 改 革 , 直 至 1980 年 末 。而 「 以 戰 鬥 和 掠 奪 過 活 的 蒙 古 部 族 」 被 「 馴 服 」、 和 平 化 ; 從 而 , 熄 滅 其 「 民族 遷 徙 」(《 康 & 簡 譯 weber1996a》 頁 457)。 類 此 觀 點 , 在 《 伊 斯 蘭 Armstrong林 譯 2003》 中 , 認 為 :「 穆 罕 默 德 靠 著 自 己 的 力 量 將 和 平 帶 到 飽 受 戰 爭 之 苦的 阿 拉 伯 地 區 」( 頁 91); 而 「 沙 漠 中 的 殘 酷 倫 理 」, 則 是 「 剷 除 敵 人 」( 頁87)。(b) 佛 教 傳 入 中 國 的 初 期 , 正 值 北 方 非 漢 族 進 入 中 華 本 土 , 佛 教 亦 曾起 著 和 平 的 力 量 ( 參 見 《 古 正 美 2003》 頁 13)。204 (a) 就 中 國 文 明 傳 統 的 多 元 性 , 諸 多 學 者 曾 致 其 功 。 例 如 , 在 《 張光 直 1983&1988》( 各 參 前 兩 章 ), 直 探 根 源 , 說 明 華 夏 文 明 的 多 元 起 源 。 在《 謝 維 揚 2001》 中 , 從 「 早 期 國 家 」 的 形 成 中 , 梳 理 出 中 國 為 多 民 族 統 一的 國 家 ; 並 指 出 : 在 中 國 史 中 , 形 成 統 一 國 家 的 概 念 , 在 整 個 世 界 史 上 算 是非 常 突 出 ( 頁 616)。(b) 若 比 較 傳 統 的 印 度 , 只 有 阿 育 王 幾 乎 統 一 全 印 度 , 這 個 突 出 就 更易 理 解 。 在 全 球 多 元 化 的 新 時 代 中 , 如 何 說 明 獨 特 的 中 國 文 明 之 多 元 性 與 世界 性 ? 可 審 思 一 個 線 索 : 世 界 性 的 佛 教 發 展 為 華 語 系 的 東 亞 佛 教 , 流 灌 於 華夏 與 東 亞 ; 佛 教 世 界 作 為 一 個 小 平 台 , 多 元 的 中 華 世 界 參 與 全 球 多 元 化 。 類似 的 線 索 , 可 見 《 李 惠 斌 2003》( 頁 63) 與 《 陳 & 鄧 2003》( 頁 537)。 在 《 萬金 川 2005》, 具 體 指 出 :「『 中 國 學 』 結 合 『 佛 教 學 』 的 學 術 大 業 」( 頁 44 的註 13)。205本 書 乃 於 世 界 史 的 三 大 分 段 , 觀 察 東 亞 的 現 代 變 革 。「 近 代 」 或 「 現代 」 之 類 的 用 法 , 在 華 語 世 界 沒 有 形 成 共 識 。 本 書 用 現 代 東 亞 統 括 19 世 紀中 葉 到 1980 年 末 ; 其 後 , 開 啟 全 球 化 的 新 時 代 , 則 是 切 合 實 況 的 當 代 。 這種 用 法 , 在 現 代 的 始 點 上 , 同 於 〈 余 英 時 2002〉、《 李 譯 Henshall2003》( 頁79 述 及 日 本 19 世 紀 中 葉 之 變 )。 在 《 中 國 歷 史 . 晚 清 民 國 史 》, 以 1840 年的 鴉 片 戰 爭 至 1949 為 近 代 ,1949 以 後 才 進 入 現 代 ( 該 書 〈 前 言 〉 頁 1f.);該 書 對 「 現 代 」 的 用 法 , 不 同 於 《 世 界 通 史 . 現 代 篇 》( 以 20 紀 初 開 始 現 代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