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106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07至 於 , 佛 教 傳 統 的 巴 利 語 系 南 傳 佛 教 ( 印 度 之 南 的 鍚 蘭 與 華 夏之 南 的 東 南 亞 ) 與 藏 語 系 的 北 方 佛 教 ( 印 度 之 北 的 西 藏 與 華 夏 之 北的 蒙 古 等 ), 分 頭 源 於 印 度 半 島 之 南 的 錫 蘭 、 之 北 的 西 藏 , 主 要 各承 早 期 與 後 期 的 印 度 佛 教 , 吸 收 轉 化 既 有 的 本 土 文 化 , 形 成 專 業 宗教 師 為 中 心 的 佛 教 , 創 造 出 全 面 的 佛 教 文 化 傳 統 , 西 藏 的 政 教 合 一則 更 獨 特 160 。佛 教 經 過 現 代 化 的 大 衝 擊 , 進 入 當 代 全 球 化 ,「 看 」 新 時 代 的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 。 歸 本 佛 陀 , 研 習 佛 陀 的 三 重 契 機 教 導 , 發展 佛 教 聖 典 解 釋 之 學 , 迎 向 新 時 代 , 試 行 復 歸 的 詮 釋 。 著 眼 佛 法 受用 於 華 人 , 審 思 傳 統 的 舊 因 緣 , 把 握 當 代 全 球 化 , 政 教 分 離 、 社 經的 多 元 新 因 緣 161 , 豐 富 華 夏 與 東 亞 文 化 的 多 元 之 美 , 避 免 或 鬆 解 無益 的 國 族 對 立 、 政 教 衝 突 , 落 實 人 間 佛 陀 之 教 。緣 等 ) 與 日 本 則 較 遠 ; 所 以 , 在 這 些 中 華 鄰 邦 的 文 明 傳 統 , 比 起 中 華 本 土 ,佛 教 成 份 更 多 與 獨 立 (《 世 界 通 史 . 中 古 篇 》 第 二 章 第 五 節 、《 中 佛 史 余 譯 》下 頁 1141f.)。 至 於 宋 元 明 以 後 , 形 成 海 外 華 人 傳 統 ; 佛 教 的 部 份 , 則 承 自衰 弱 的 氣 息 。 進 入 西 方 世 界 開 啟 的 近 現 代 , 華 語 系 東 亞 佛 教 又 逢 新 機 ; 當 前台 灣 為 主 的 海 外 華 人 佛 教 , 則 富 有 活 力 。160 《 許 譯 Smart2004》 稱 作 「 僧 侶 政 治 」( 頁 95)。161例 如 , 在 《 丁 仁 傑 2004》, 從 「 社 會 分 化 」 過 程 , 論 「 宗 教 制 度 變 遷 」。台 灣 為 主 的 海 外 華 人 區 , 沒 有 中 華 本 土 的 深 固 傳 統 結 構 , 今 日 的 台 灣 佛 教 與社 會 相 益 , 可 為 例 證 。 佛 陀 教 導 的 多 重 價 值 觀 , 則 可 增 上 利 益 佛 教 與 社 會 。第 三 目 聖 典 文 獻 的 特 性透 過 現 存 的 聖 典 文 本 , 研 究 佛 陀 的 教 導 , 值 得 認 知 一 些 相 關 因緣 162 。源 於 釋 尊 的 正 覺 , 三 業 德 用 , 契 機 說 法 , 佛 法 出 現 於 世 。 佛 弟子 親 聞 師 教 , 受 持 修 證 , 接 受 佛 陀 的 指 導 , 沐 浴 於 佛 陀 的 身 教 。 源於 佛 陀 , 佛 弟 子 輾 轉 相 教 , 師 弟 傳 授 , 佛 法 輾 轉 「 傳 來 」, 就 是 所謂 的 「 阿 含 (A-gama)」。 由 口 傳 到 寫 下 , 到 傳 譯 等 , 現 存 的 聖 典 文本 , 就 有 西 元 後 五 世 紀 左 右 華 譯 的 四 部 《 阿 含 經 》( 長 、 中 、 雜 、增 一 )。釋 尊 創 教 建 僧 , 以 身 教 示 範 , 佛 陀 為 首 的 僧 團 帶 動 教 團 , 佛 陀之 教 住 立 於 世 。 佛 陀 制 律 , 軌 建 僧 團 的 目 的 就 是 久 住 正 法 律 。 在 佛教 的 ( 最 ) 早 期 階 段 , 僧 團 的 重 要 功 能 還 有 會 誦 佛 法 , 結 集 審 編 口耳 相 傳 的 佛 法 , 乃 至 分 藏 , 類 編 經 藏 成 「 部 」, 所 謂 的 「 尼 柯 耶(nikAya)」。佛 法 由 口 傳 , 師 弟 相 承 , 會 集 、 分 流 傳 佈 ; 在 錫 蘭 島 最 早 寫 下整 體 的 聖 典 163 , 已 是 西 元 前 一 世 紀 ; 覺 音 (Buddhaghosa) 尊 者 的162略 可 參 見 〈 呂 訪 蔡 2004〉、《Gethin1998》 第 二 章 、〈 葉 建 東 2004〉 的前 言 , 詳 可 參 見 《Norrnan1997》。 一 般 上 , 將 初 期 的 佛 典 區 分 為 「 聖 典 (canon)」與 「 後 聖 典 (post-canon)」, 如 〈 蔡 奇 林 2001a〉 頁 175&181 ( 該 文 譯 注 自 K.R.Norman 的 論 文 )、《Norman1983》ch2&3 之 標 題 , 另 見 《 印 度 文 獻 》Ⅱp.1&283。163更 早 的 寫 本 亦 被 認 為 可 能 ( 參 見 《Allon1997》 頁 3)。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