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248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249作 出 兩 項 誤 詮 。(1) 慧 解 脫 阿 羅 漢 以 法 住 智 而 解 脫 ,「 沒 有 涅 槃 的自 證 」、「 沒 有 涅 槃 智 」 428 ( 這 即 是 所 謂 的 「 法 智 阿 羅 漢 」 429 )。(2)將 二 智 的 先 後 次 第 誤 詮 為 : 二 類 阿 羅 漢 ( 慧 解 脫 與 俱 解 脫 ) 的 先 後層 次 。 但 是 , 該 經 核 心 , 以 「 先 知 法 智 , 後 知 涅 槃 」, 作 為 修 證 的次 第 , 成 就 慧 解 脫 ; 未 提 到 俱 解 脫 , 更 未 就 此 分 類 解 脫 者 。在 《 印 順 1988》 頁 28-29 430 , 先 長 段 大 致 重 述 《 空 之 探 究 》 的428429頁 152。語 出 本 目 最 後 的 信 函 。 在 諸 多 相 關 討 論 中 ,〈 開 印 2005b〉 有 明 確 ( 且獨 特 ) 的 看 法 : 對 「 慧 解 脫 阿 羅 漢 沒 有 涅 槃 智 」 表 示 異 議 。( 原 文 說 :「 福 嚴同 學 論 文 的 問 題 , 我 是 針 對 一 些 問 答 作 出 回 應 ,『 慧 解 脫 阿 羅 漢 沒 有 涅 槃 智 』是 其 中 一 項 , 這 一 項 , 我 表 示 了 異 議 。」)430原 文 詳 如 下 ( 引 自 《 印 順 CD》, 略 為 分 段 , 底 線 重 點 ):然 而 人 的 根 性 不 同 , 雖 同 樣 的 證 得 阿 羅 漢 , 而 阿 羅 漢 也 還 有 多 種 不 同 。這 裏 , 說 主 要 的 二 大 類 。 經 上 說 : 有 外 道 須 深 Susi^ma, 在 佛 法 中 出 家 , 目的 在 「 盜 法 」, 以 便 融 攝 佛 法 , 張 大 外 道 的 教 門 。 長 老 比 丘 們 告 訴 須 深 : 他們 已 證 得 究 竟 解 脫 的 阿 羅 漢 , 但 不 得 四 禪 (『 相 應 部 』 作 五 通 ), 不 得 無 色 定 ,是 慧 解 脫 prajn~a^-vimukta 阿 羅 漢 。 不 得 ( 根 本 ) 定 而 究 竟 解 脫 , 須 深 覺 得離 奇 , 所 以 提 出 來 問 佛 。 佛 告 訴 他 :「 彼 先 知 法 住 , 後 知 涅 槃 」;「 不 問 汝 知不 知 , 且 自 先 知 法 住 , 後 知 涅 槃 」。從 釋 尊 的 教 說 中 , 可 見 阿 羅 漢 智 有 先 後 層 次 , 也 有 二 類 阿 羅 漢 。1、 法 住 智 dharma-sthitita^-jn~a^na 知 : 緣 起 法 被 稱 為 「 法 性 」、「 法 住 」,知 法 住 是 知 緣 起 。 從 因 果 起 滅 的 必 然 性 中 , 於 ( 現 實 身 心 ) 蘊 、 界 、 處 如 實知 , 厭 、 離 欲 、 滅 , 而 得 「 我 生 已 盡 , 梵 行 已 立 , 所 作 己 辦 , 不 受 後 有 」 的解 脫 智 。 雖 沒 有 根 本 定 , 沒 有 五 通 , 但 生 死 已 究 竟 解 脫 , 這 是 以 慧 得 解 脫 的一 類 。上 述 內 容 ; 最 後 , 又 一 語 述 及 另 一 種 說 法 : 阿 羅 漢 「 雖 有 二 類 不 同 ,但 生 死 的 究 竟 解 脫 , 是 一 樣 的 ; 而 且 都 是 『 先 知 法 住 , 後 知 涅 槃 』的 。」另 一 種 說 法 , 出 現 在 同 一 段 長 文 的 結 尾 。 如 何 理 解 呢 ?首 先 , 在 《 空 之 探 究 》 中 , 乃 於 二 類 阿 羅 漢 之 間 述 及 另 二 類 聖者 的 內 在 關 係 , 形 成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 若 將 另 一 種 說 法 視 為 獨 立 的另 一 種 方 式 , 則 完 全 喪 失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 該 架 構 如 《 空 之 探 究 》說 ( 筆 者 插 入 四 類 聖 者 的 數 號 ):「 在 佛 教 界 ,(1) 慧 解 脫 聖 者 是 沒有 涅 槃 智 的 ;(2) 俱 解 脫 者 有 涅 槃 智 , 是 入 滅 盡 定 而 決 定 趣 涅 槃 的 。惟 有 另 一 類 人 ( 絕 少 數 ),(3) 正 知 見 『 有 滅 涅 槃 』 而 不 證 得 阿 羅漢 的 ; 不 入 滅 盡 定 而 有 甚 深 涅 槃 知 見 的 ,(4) 正 是 初 期 大 乘 , 觀 一切 法 空 而 不 證 實 際 的 菩 薩 模 樣 」( 頁 152)。 頁 153 又 說 ( 括 號 內 的數 目 乃 筆 者 所 加 ):「 甚 深 ( 空 ) 義 ,(1) 慧 解 脫 聖 者 , 沒 有 涅 槃 智的 超 越 體 驗 , 當 然 不 會 說 。(2) 俱 解 脫 聖 者 , 有 現 法 涅 槃 , 但 好 入深 定 , 或 長 期 在 定 中 , 當 然 也 不 會 去 闡 揚 。 惟 有 (3) 有 涅 槃 知 見而 不 證 的 ,(4) 在 崇 尚 菩 薩 道 的 氣 運 中 , 求 成 佛 道 , 利 益 眾 生 , 才會 充 分 的 發 揚 起 來 」。2、 涅 槃 智 nirva^n!a-jn~a^na 知 : 或 是 慧 解 脫 者 的 末 「 後 知 涅 槃 」; 也 有生 前 得 見 法 涅 槃 dr!s!t!adharma-nirva^n!a, 能 現 證 知 涅 槃 , 這 是 得 三 明 、 六通 的 , 名 為 ( 定 慧 ) 俱 解 脫 ubhayatobha^ga-vimukta 的 大 阿 羅 漢 。 雖 有 二 類不 同 , 但 生 死 的 究 竟 解 脫 , 是 一 樣 的 ; 而 且 都 是 「 先 知 法 住 , 後 知 涅 槃 」 的 。(>p.28 ~ p.29)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