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12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13多 經 , 傳 授 部 份 道 階 的 定 型 修 行 方 法 ( 例 如 《 雜 第 632 經 》 與 《 相 》)。其 在 現 存 的 聖 典 文 本 中 , 遍 佈 於 各 部 派 , 各 年 代 的 聖 典 文 本 , 經 藏的 各 部 ; 多 樣 應 用 , 顯 示 佛 陀 的 契 機 教 導 。因 此 , 這 個 道 次 第 的 定 型 式 倍 受 學 者 關 注 , 被 據 以 研 究 釋 尊 教導 的 歷 史 發 展 、( 經 藏 的 ) 聖 典 成 立 史 與 旨 趣 等 。 這 可 作 為 研 究 案例 , 略 見 如 何 研 究 三 重 契 機 的 道 次 第 。 於 此 , 順 這 個 研 究 , 下 一 註腳 , 略 論 相 關 論 題 , 並 述 聖 典 研 究 在 ( 台 灣 為 主 的 海 外 ) 華 人 佛 教的 動 線 與 展 望 ( 與 本 章 第 二 節 第 一 項 與 第 三 節 第 一 項 , 略 有 重 覆 ;一 併 參 考 , 大 致 構 成 華 人 聖 典 學 的 研 究 概 況 ) 171 。法 」, 特 別 編 入 的 。(b1) 在 《 人 施 設 論 》(《Pug》p.57f.) 與 《 集 異 門 論 》( 大 26 頁 406 下f.), 亦 出 現 這 四 類 人 。(b2) 在 《 復 歸 ( 一 )》 頁 274f., 曾 例 舉 《 集 異 門 論 》與 巴 利 經 藏 的 親 和 關 係 , 這 是 另 一 個 例 子 。 兩 例 都 至 關 修 行 的 道 次 。171對 這 個 道 次 第 定 型 式 有 諸 多 研 究 , 並 據 之 為 線 索 , 運 用 各 種 研 究 方法 , 廣 及 ( 經 藏 的 ) 聖 典 成 立 史 與 宗 趣 、 聖 典 ( 口 傳 ) 的 特 色 , 乃 至 「 重 現釋 尊 教 導 」 的 研 究 等 課 題 , 深 富 啟 發 。 在 《 復 歸 ( 一 )》 第 一 章 第 三 項 ( 頁33-61), 以 「 重 現 釋 尊 教 導 的 研 究 課 題 」 為 中 心 , 大 略 述 評 相 關 研 究 ; 並 以華 語 系 印 順 法 師 的 研 究 為 例 , 進 一 步 評 析 。 在 這 條 註 中 , 再 就 這 個 道 次 第 定型 式 為 線 索 的 研 究 , 增 補 《 復 歸 ( 一 )》; 並 延 伸 略 論 :( 海 外 ) 華 人 研 究 佛教 聖 典 的 發 展 與 展 望 。(a1) 略 述 研 究 文 獻 。《 印 順 1971a》( 頁 738&743)( 巴 利 本 參 考 《 日 譯南 傳 大 藏 經 》)、〈Bucknell1984〉( 除 了 研 究 這 個 定 型 式 , 還 及 於 十 無 學 法 的定 型 式 ; 在 該 文 最 後 p.32-3 , 提 到 方 法 論 的 問 題 , 但 未 直 接 討 論 到〈Schmithausen1981〉 開 啟 的 辯 論 。)、《 惠 敏 1994》( 於 頁 114 的 註 1, 列 舉《 瑜 論 . 聲 聞 地 》 的 聖 典 根 據 )、〈Mannu1995a〉( 未 參 漢 譯 本 , 另 於〈Mannu1990〉 已 研 究 聖 典 的 宗 趣 與 成 立 史 )、《Thanavuddho2003》( 頁200-208, 該 書 第 二 與 三 章 乃 聖 典 成 立 史 、 第 四 章 是 修 行 道 次 第 )、〈 林 崇 安2003〉( 巴 利 本 參 考 元 亨 寺 的 譯 本 , 另 於 〈 林 崇 安 1991&2004〉 廣 述 佛 世 以來 的 聖 典 史 )、《Kin-tung2004a》( 已 述 評 眾 多 英 語 研 究 )。(a2) 這 些 論 著 , 都 或 略 或 詳 研 究 這 個 定 型 式 , 並 據 以 研 究 各 種 重 要 論題 。 其 中 , 就 此 定 型 式 或 該 道 次 第 而 開 展 相 關 論 題 , 以 〈Mannu(1990&)1995a〉 與 《Kin-tung2004a》 最 全 面 且 精 詳 , 各 顯 所 長 , 貢 獻 顯 著 。以 下 略 述 評 相 關 的 ( 華 人 ) 研 究 與 論 題 。(b) 討 論 〈 林 崇 安 2003〉, 順 而 略 及 經 藏 各 部 的 編 輯 旨 趣 。(b1.1) 在 〈 林 崇 安 2003〉, 對 照 《 長 阿 》 與 《 長 部 》, 指 出 : 該 道 次 第的 定 型 式 在 其 中 的 重 要 。 該 文 ( 頁 41-3) 又 引 《 中 阿 》 的 5 經 ( 經號 :80.104.146.182.204)( 未 對 照 巴 利 ), 證 明 :《 中 阿 》 傳 授 的 道 次 第 比 《 長阿 》 簡 短 。 接 著 , 引 《 雜 第 636&832 經 》( 未 對 照 巴 利 ), 證 明 :《 雜 》 的 道次 第 更 簡 短 。(b1.2) 因 此 , 在 該 文 最 後 ( 頁 45), 對 聖 典 的 成 立 , 主 張 :「 釋 尊 教 導時 , 依 對 象 的 不 同 而 有 長 短 不 同 的 開 示 , 阿 難 尊 者 在 結 集 經 藏 時 , 將 文 句 短的 經 文 , 編 集 在 《 雜 阿 含 經 》; 將 文 句 中 的 經 文 , 編 集 在 《 中 阿 含 經 》; 將 文句 長 的 經 文 編 集 在 《 長 阿 含 經 》; 依 照 法 數 一 、 二 、 三 等 編 成 《 增 一 阿 含 經 》。經 文 文 句 長 短 不 同 , 但 其 內 涵 卻 是 完 全 相 同 的 , 都 是 以 三 學 為 其 核 心 的 教導 。」(b2) 該 文 最 後 的 主 張 涵 意 深 廣 。 參 考 《Kin-tung2004a》 等 , 略 作 討 論 ,並 及 《 四 部 阿 含 》 的 編 集 原 則 。(b2.1) 該 文 指 出 : 聖 典 乃 釋 尊 契 「 對 象 」 而 教 導 ,「 都 是 以 三 學 為 核心 」;《 中 阿 》 與 《 長 阿 》 主 要 分 別 編 輯 文 句 「 中 」 與 「 長 」 的 經 文 。(b2.2) 具 體 觀 察 其 對 《 雜 》 與 《 增 阿 》 的 主 張 之 理 據 。 首 先 , 該 文 引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