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202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203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 未 被 《 印 順 1985b&1989》 專 節 專 論 ; 猶 如1941&1952 的 長 文 另 類 判 教 , 未 被 合 觀 並 比 。 但 是 , 該 架 構 一 再 修補 發 展 , 成 為 一 再 呈 問 申 論 的 焦 點 337 。 這 乃 因 其 法 義 蘊 涵 豐 富 , 精微 深 廣 、 切 關 修 證 ; 還 因 其 大 異 《 空 之 探 究 》 之 前 的 長 期 法 義 核 心 ,新 闢 知 見 。出 版 《 空 之 探 究 》 的 同 年 , 出 版 《 遊 心 法 海 六 十 年 》, 概 述 學思 歷 程 與 大 要 。 該 書 自 述 修 學 至 《 空 之 探 究 》 的 歷 程 , 接 著 的 弘 法願 心 :「 希 望 能 對 『 阿 含 』 與 『 律 』, 作 些 簡 要 的 敘 述 」 338 。 述 要 《 阿含 經 》 與 《 律 藏 》, 正 是 包 含 於 《 有 部 論 書 》 所 分 的 「 佛 法 時 代 」之 五 個 研 究 問 題 339 ; 其 時 尚 未 專 著 的 , 至 少 還 有 「 佛 陀 及 其 弟 子 」。今 日 , 這 些 仍 待 繼 續 研 究 。 該 書 五 分 修 學 歷 程 , 最 後 的 「 獨 處 自 修 」階 段 (1964-1985) 歷 時 二 十 餘 年 , 成 書 後 的 嵩 壽 圓 滿 成 百 (-2005)。這 期 間 (1964-2005) 共 約 四 十 年 , 鉅 著 接 連 問 世 , 思 想 又 有 新 發展 , 契 世 之 用 亦 新 ; 若 擴 大 為 遊 心 法 海 「 八 十 年 」, 回 顧 百 壽 的 圓滿 一 生 , 可 重 新 綜 合 分 期 。1988 年 出 版 《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 代 稱 為 《 印 佛 史 》 或 《 印 順1988》), 乃 是 「 對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發 展 研 究 的 結 論 」 340 。 就 寫 作 的 「 心願 」,1968 年 《 有 部 論 書 》 以 來 的 諸 研 究 , 對 「『 印 度 之 佛 教 』 的錯 誤 與 空 疏 ,…… 已 作 部 分 的 改 正 與 補 充 。 但 印 度 佛 教 演 變 的 某 些關 鍵 問 題 , 沒 有 能 作 綜 合 聯 貫 的 說 明 , 總 覺 得 心 願 未 了 」 341 。 就 在1988 年 的 《 印 佛 史 》, 法 說 終 了 心 願 。《 印 佛 史 》「 綜 合 聯 貫 」 的 架構 為 何 ? 擴 用 《 聖 典 集 成 》 的 判 教 論 , 判 分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為 四 期 ( 並整 合 大 乘 論 的 三 系 ), 改 變 《 印 度 之 佛 教 》 的 五 期 說 與 二 類 三 時 教 ;輔 以 《 初 大 》 的 歷 史 動 力 論 , 形 成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論 。 就 四 類 聖 者的 法 義 架 構 , 補 充 見 諦 得 道 的 方 式 , 漸 鑄 成 法 義 核 心 ; 點 說 人 間 佛教 的 意 義 , 但 未 闢 章 節 專 論 時 代 應 用 。 這 待 下 一 書 的 融 貫 攝 要 。1989 年 , 出 版 《 契 理 契 機 之 人 間 佛 教 》, 要 述 「 核 心 思 想 」,攝 要 典 範 後 期 的 新 體 系 ,「 從 『 印 度 佛 教 嬗 變 歷 程 』, 說 明 『 對 佛 教思 想 的 判 攝 準 則 』, 而 表 示 『 人 間 佛 教 』 的 意 義 」 342 。 實 質 上 , 該書 試 著 融 貫 典 範 前 後 期 的 各 式 判 教 (《 印 佛 史 》 未 重 引 釋 融 貫 《 印度 之 佛 教 》 的 判 教 ) 與 法 義 核 心 , 結 說 新 判 教 ; 並 且 契 對 新 機 運 ,以 新 判 教 「 說 明 人 間 佛 教 」 的 現 代 應 用 與 新 對 治 , 向 於 新 時 代 。《 契理 人 間 》 回 應 時 代 , 化 為 「 人 間 佛 教 」 的 時 代 實 踐 , 並 推 動 向 前 ;337例 如 ,〈 印 順 2002〉( 頁 108 開 始 , 乃 1992 年 「 條 述 」 問 題 結 構 )、〈 開仁 1999a& 1999c& 2002a& 2002b& 2003a& 2003b& 2004〉 的 系 列 文 章 (《 開仁 2005》〈 序 〉 頁 IX)、〈 昭 & 開 2005〉, 問 題 意 識 都 集 中 在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338 《 印 順 1985》 頁 39。339 《 印 順 1968》〈 序 〉 頁 5。340 《 印 順 1989》 頁 185。341 《 印 佛 史 》〈 自 序 〉 頁 1。 在 〈 惠 敏 2004〉, 詳 引 上 段 序 文 , 略 述 印順 法 師 的 不 同 判 教 ( 並 比 及 平 川 彰 教 授 的 分 法 , 頁 22), 研 究 : 其 部 派 思 想的 「 三 世 有 與 現 在 有 」 之 發 展 ( 頁 30-40)。342 《 印 順 1994》 頁 168。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