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238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239危 ; 有 似 熊 十 力 (1885-1968) 與 牟 宗 三 先 生 (1909-1995) 的 兩 代師 資 發 展 。 熊 先 生 開 創 於 中 華 本 土 ; 後 者 始 於 本 土 、 成 於 海 外 華 人區 的 台 港 , 吸 收 西 哲 的 康 德 哲 學 於 天 台 的 圓 教 , 創 建 新 儒 家 哲 學 的新 高 峰 408 , 外 用 為 民 主 與 科 學 , 回 應 五 四 運 動 。 牟 宗 三 哲 學 ,1990年 代 中 葉 , 在 中 華 本 土 已 「 廣 為 傳 布 」( 於 相 關 的 學 界 ), 影 響 到 中華 鄰 邦 的 南 韓 , 且 越 過 華 夏 與 東 亞 而 國 際 化 409 。 相 對 地 , 印 順 法 師的 佛 教 新 典 範 , 化 為 人 間 佛 教 的 現 代 標 誌 , 已 廣 於 海 外 華 人 佛 教( 學 ) 界 , 略 及 中 華 鄰 邦 的 越 南 410 , 漸 入 國 際 。 但 新 典 範 宗 本 人 間釋 尊 , 對 治 華 語 佛 教 舊 典 範 的 鬼 神 化 , 批 判 其 違 越 佛 教 法 源 的 聖 典《 阿 含 經 》; 若 要 正 用 新 典 範 於 中 華 本 土 411 , 則 需 法 的 精 神 , 助 益華 夏 ( 佛 教 ) 的 世 界 性 , 並 作 當 代 的 契 機 詮 釋 。 至 於 , 成 於 ( 港 )台 海 外 華 人 區 的 佛 教 新 典 範 與 新 儒 學 , 分 別 各 重 於 影 響 海 外 華 人 與中 華 本 土 、 中 華 鄰 邦 的 越 南 與 南 韓 , 都 未 影 響 日 本 , 則 顯 華 夏 與 東亞 的 傳 統 結 構 與 現 代 的 新 局 。 從 而 可 見 , 佛 教 於 華 夏 與 東 亞 的 地位 , 在 不 同 區 域 與 時 代 各 有 因 緣 , 不 能 單 依 中 華 本 土 而 類 推 。 契 對408 《 鄭 著 牟 宗 三 2000》 頁 223-35。409 《 鄭 著 牟 宗 三 2000》 頁 224-6。410由 於 台 灣 佛 教 的 興 盛 , 帶 動 海 外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教 學 與 弘 揚 , 來 台 研習 的 越 南 與 南 韓 僧 ( 信 ) 等 因 緣 , 亦 直 接 或 間 接 傳 播 印 順 法 師 的 新 典 範 。1991年 已 有 越 文 譯 本 的 《 淨 土 與 禪 》(《 印 順 著 作 》 頁 64)。411相 關 的 分 析 , 例 見 《 鄧 子 美 2004b》 頁 176、〈 宣 方 2005〉 頁 19-26。新 時 代 的 機 緣 , 展 望 華 夏 與 東 亞 的 多 元 共 榮 412 , 佛 法 的 正 覺 精 神 正適 合 擴 大 和 平 公 分 母 , 覺 醒 民 族 與 文 化 情 執 , 鋪 設 和 樂 的 啟 蒙 之 道 。新 典 範 歸 本 於 創 建 世 界 佛 教 的 釋 尊 , 吸 收 交 辯 於 日 本 為 主 的 國際 佛 學 界 , 已 初 步 呈 顯 其 世 界 性 。 推 新 華 語 系 佛 教 , 參 與 華 夏 與 東亞 的 現 代 發 展 , 在 世 界 ( 宗 教 ) 史 , 屬 「 現 代 型 」 的 華 語 系 佛 教 。擴 大 觀 察 東 方 世 界 的 現 代 回 應 , 比 較 日 本 、 南 傳 佛 教 與 印 度 哲 人 吸收 與 批 判 西 方 思 想 而 活 化 各 自 的 傳 統 413 414, 而 印 順 法 師 的 新 典 範 則意 在 點 化 華 夏 文 化 , 活 化 華 語 系 佛 教 , 並 未 特 別 關 懷 佛 教 世 界 的 其412以 佛 教 為 主 , 開 展 現 代 ( 華 夏 與 ) 東 亞 的 視 域 與 未 來 ; 例 可 參 見 《 林鎮 國 1999&2002a&2002b》、〈 龔 雋 2002-5〉, 前 者 兼 對 比 西 方 四 想 。413印 度 傳 統 最 早 回 應 現 代 西 方 , 例 如 , 創 立 「 梵 社 」 的 Ram MohanRoy(1772-1833), 創 立 「 聖 (Ariya) 社 」 的 達 耶 難 陀 (DayAnanda SarasvatI,1824-1883 ), 乃 至 羅 摩 克 里 希 那 ( Ramakrishna , 1834-1886 ) 與 辨 喜(VivikAnanda,1863-1902)( 略 見 《 許 譯 Smart2004》 頁 460-9,《 馬 著 辨 喜1998》), 曾 任 總 統 的 拉 達 克 里 希 南 (Radhakrishnan,1888-1975)(《 宮 著 拉達 克 里 希 南 1996》)。 南 傳 佛 教 的 泰 國 , 蒙 固 王 (1804-1868) 的 現 代 改 革 ,最 早 開 啟 佛 教 的 現 代 解 釋 , 放 棄 神 話 的 王 權 , 保 住 該 國 免 於 淪 入 帝 國 殖 民 ,影 響 深 遠 (《 許 譯 Smart2004》 頁 520-3,《 宋 立 道 2002》 頁 106-8)。 中 華 鄰邦 的 日 本 , 現 代 化 成 為 強 國 ; 西 田 幾 多 郎 與 鈴 木 大 拙 開 創 京 都 學 派 的 ( 禪 )佛 教 。414在 〈 陳 水 淵 1997b〉( 從 「 康 德 的 知 識 論 出 發 」, 評 論 「 印 順 的 緣 起 論 」),論 及 : 康 德 思 想 影 響 西 方 佛 學 家 Stcherbatsky、 東 方 印 度 教 背 景 下 的 穆 諦 (T.R. V. Murti)、 中 華 儒 學 的 牟 宗 三 、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印 順 ( 頁 101 的 註 6)( 當補 述 日 本 的 京 都 學 派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