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138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39【 附 錄 一 】 略 論 印 順 法 師 的 新 典 範第 一 項 序 論《 復 歸 》 的 旨 趣 會 趨 於 : 佛 陀 之 教 與 時 並 進 , 與 世 同 光 , 迎 向新 時 代 。 關 注 佛 法 受 用 於 華 人 , 著 眼 於 ( 台 灣 為 主 的 海 外 ) 華 語 系佛 教 , 專 章 「 評 釋 印 順 法 師 的 新 典 範 」。「 評 釋 」 的 旨 趣 : 就 其 創 新思 想 典 範 與 時 代 價 值 , 觀 察 其 回 應 時 代 、 凝 聚 新 創 , 推 展 未 來 。印 順 法 師 (1906-2005),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一 代 大 德 , 今 年 六 月 安詳 去 世 。 作 為 華 人 的 現 代 大 師 , 畫 下 圓 滿 充 實 的 句 點 , 開 啟 新 時 代 。一 代 大 德 法 施 恩 澤 華 人 , 始 於 中 華 本 土 , 歸 本 人 間 佛 陀 及 其 教 導 ,回 應 時 代 的 大 變 局 , 成 於 台 灣 , 創 建 「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新 典 範 」( 簡稱 為 「 新 典 範 」) 187 , 化 為 「 人 間 佛 教 」 的 現 代 標 誌 。 華 語 系 佛 教187本 書 統 稱 印 順 法 師 的 思 想 為 「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新 典 範 」 或 簡 稱 為 「 新典 範 」( 略 可 參 見 《 復 歸 ( 一 )》 頁 24-5 及 其 下 的 註 ;〈 宣 方 2005〉 頁 18 以下 亦 常 代 稱 為 「 新 典 範 」; 並 參 〈 龔 雋 2005〉)。 印 順 法 師 被 讚 為 「 玄 奘 以 來第 一 人 」( 語 出 藍 吉 富 教 授 , 廣 被 引 用 , 乃 至 國 家 元 首 ), 其 新 典 範 近 來 更 受重 視 與 讚 譽 。 印 順 法 師 去 逝 後 , 聖 嚴 法 師 譽 為 「 人 間 佛 教 之 父 」。 隨 著 其 人的 去 逝 , 將 有 新 一 波 的 研 究 (《 當 代 》 第 215 期 已 有 專 輯 )。 於 下 略 補 述 。(a1) 印 順 法 師 的 新 典 範 對 華 語 系 佛 教 舊 典 範 的 批 評 , 略 可 參 見 《 藍 吉富 1991》( 頁 8-9), 詳 可 參 見 《 邱 敏 捷 2000》( 第 五 章 :「 印 順 對 禪 宗 與 淨 土宗 的 批 判 」、 第 四 章 第 三 節 : 對 「 三 論 宗 」 與 「 天 台 宗 」 的 評 論 )。(a2) 對華 語 系 佛 教 舊 典 範 的 有 力 批 判 , 除 了 印 順 法 師 , 還 有 呂 澂 先 生 等 人 更 早 的 批判 ( 略 可 參 見 《 藍 吉 富 1991》 頁 5-13),1980 年 代 以 來 還 有 日 本 的 「 批 判 佛教 」(「 批 判 佛 教 」 的 相 關 資 料 可 參 見 〈 龔 雋 2004〉)。 後 二 者 的 比 較 , 可 參見 《 林 鎮 國 1999》 第 2&12 章 ( 第 2 章 亦 論 及 馬 克 思 主 義 者 的 批 判 ); 就 三者 的 批 判 ,〈 林 鎮 國 2002b〉 曾 一 併 語 及 ( 頁 14, 並 參 〈 林 鎮 國 2003〉)。 目前 為 止 , 印 順 法 師 對 華 語 系 佛 教 舊 典 範 的 批 判 , 及 思 想 創 新 所 引 發 的 宗 教 運動 , 在 海 外 華 人 區 最 有 代 表 性 。(b) 至 於 新 典 範 的 明 顯 影 響 與 發 揚 。(b1) 新 典 範 前 期 的 大 部 份 作 品 ,1970 年 代 結 集 為 《 妙 雲 集 》 而 出 版 ,影 響 台 灣 學 佛 青 年 ( 參 見 〈 溫 金 柯 2005〉 頁 67)。1971 年 的 《 聖 典 集 成 》等 研 究 鉅 著 , 則 準 備 下 一 波 的 佛 教 知 識 研 究 ( 如 〈 藍 吉 富 2002a〉 以 其 思 想著 作 劃 分 佛 教 的 學 術 史 )。 另 方 面 , 隨 牟 宗 三 先 生 的 《 佛 性 與 般 若 》 引 辨 印順 法 師 的 著 作 ( 參 見 《 牟 宗 三 1984》, 例 如 頁 29、411), 還 有 《 中 哲 史 勞 著 》的 推 崇 ( 卷 中 頁 194 說 :「 現 代 中 國 佛 教 高 僧 印 順 大 師 ,…… 其 ( 大 乘 三 系之 ) 說 甚 確 」); 印 順 法 師 的 思 想 典 範 進 入 中 國 思 想 界 。(b2) 出 版 《 印 順 1989》 後 , 新 典 範 的 影 響 明 顯 有 變 。 該 書 直 言 反 思「 台 灣 佛 教 」 的 現 況 與 展 望 ( 如 頁 50、65, 其 書 無 意 封 限 於 台 灣 )。〈 楊 惠南 2003〉 結 論 道 :「 解 嚴 後 的 當 代 台 灣 佛 教 , 在 印 順 『 人 間 佛 教 』 運 動 的 堅實 基 礎 上 , 應 該 舉 起 『 本 土 化 』 的 腳 步 , 邁 向 另 一 個 更 合 理 化 的 境 地 」( 頁232)。 類 似 的 脈 絡 下 , 亦 有 「 台 灣 佛 教 主 體 性 確 立 」 的 探 索 ( 參 見 《 江 燦 騰2003》〈 自 序 〉 頁 5, 其 中 並 溯 及 藍 吉 富 教 授 1993 年 的 洞 識 )。 擴 大 觀 察 新典 範 的 發 展 , 相 似 的 脈 絡 下 , 可 參 見 《 張 & 江 2003》( 在 激 發 典 範 輪 替 的 時機 下 , 追 尋 本 土 宗 教 新 視 域 的 研 究 典 範 )、《 丁 仁 傑 2004》( 解 釋 1987 年 解嚴 後 的 宗 教 制 度 變 遷 , 頁 255 論 及 印 順 法 師 的 思 想 )。《 蕭 新 煌 2002》 解 釋「 台 灣 社 會 文 化 典 範 的 轉 移 」; 該 書 頁 143 與 〈 蕭 新 煌 2003〉, 整 體 觀 察 台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