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168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69尤 盛 。 今 日 , 台 灣 佛 教 帶 動 海 外 華 人 佛 教 , 漸 交 流 相 益 於 中 華 本 土 ,參 與 全 球 化 。 240 於 下 , 概 述 台 灣 佛 教 史 。3. 台 灣 佛 教 史241台 灣 佛 教 的 發 展 242 , 隨 著 台 灣 史 , 可 分 成 三 期 : 傳 統 、 現 代 、240 「 人 間 佛 教 」 被 標 誌 為 二 十 世 紀 以 來 華 人 ( 華 語 ) 佛 教 的 ( 價 值 ) 主軸 , 創 始 於 太 虛 法 師 , 印 順 法 師 與 趙 樸 初 居 士 乃 重 要 轉 軸 人 物 。 對 二 十 世 紀以 來 華 人 的 人 間 佛 教 之 傳 承 , 近 來 有 諸 多 討 論 , 略 作 介 紹 。(a1) 就 人 間 佛 教 的 傳 承 。 在 《 江 燦 騰 2001b&c》 等 , 多 所 研 究 ;〈 鄧子 美 2004a〉( 頁 36) 說 :「 江 燦 騰 教 授 就 人 間 佛 教 的 批 判 繼 承 問 題 認 為 :1. 太虛 是 最 重 要 根 源 , 之 後 再 分 為 :2. 對 太 虛 無 批 評 的 繼 承 ── 趙 樸 初 、 釋 星雲 、 聖 嚴 、 證 嚴 等 人 ;3. 對 太 虛 批 判 性 的 繼 承 ── 釋 印 順 、 昭 慧 、 楊 惠 南等 。」(a2) 在 《 鄧 子 美 2004a&b》( 前 文 第 二 節 , 後 書 第 七 章 ), 依 年 代 序 分 :「19 世 紀 末 出 生 者 可 列 為 第 一 代 ,20 世 紀 初 年 出 生 者 可 列 為 第 二 代 ,20 世紀 20-30 年 代 出 生 者 可 列 為 第 三 代 ,40-50 年 代 出 生 者 可 列 為 第 四 代 」( 前文 頁 36)。 就 各 代 的 代 表 人 物 ,「 釋 太 虛 (1890-1947) 是 人 間 佛 教 理 論 的創 立 者 , 公 認 的 提 倡 人 間 佛 教 的 第 一 代 中 的 最 傑 出 的 代 表 。 釋 印 順 (1906- )、 趙 樸 初 (1907-2000) 則 為 人 間 佛 教 第 二 代 的 最 傑 出 代 表 。…… 釋星 雲 (1927- )、 釋 聖 嚴 (1930- )、 釋 淨 慧 (1933- )、 釋 證 嚴 (1937- ) 為 代 表 的 人 間 佛 教 第 三 代 。…… 至 於 20 世 紀 40-50 年 代 出 生 的 人 間佛 教 第 四 代 代 表 人 物 的 思 想 與 業 績 , 嚴 格 來 說 , 還 有 待 於 經 歷 史 的 檢 驗 。」( 續 上 )(a3) 在 〈 陳 美 華 2002a&b&2004〉, 亦 大 致 研 究 三 代 的 傳 承 ( 第 三 文 乃〈 法 鼓 十 年 〉; 該 作 者 將 有 更 詳 盡 的 論 文 , 如 該 文 的 頁 285 之 註 6)。〈 果 樸2004〉 研 究 〈 聖 嚴 法 師 「 建 設 人 間 淨 土 」 理 念 根 源 〉( 溯 本 佛 陀 「 遊 化 人 間 」的 精 神 , 建 立 三 代 的 傳 承 )。 在 《 滿 義 2005》, 述 「 星 雲 模 式 的 人 間 佛 教 」。(b1) 就 台 灣 佛 教 ,1945 年 以 後 的 發 展 , 在 思 想 上 , 大 致 常 被 分 為 兩式 : 發 揚 太 虛 法 師 繼 承 的 華 語 系 佛 教 舊 典 範 、 印 順 法 師 開 創 的 新 典 範 。 在 《 印敏 捷 2000》 第 三 章 第 四 節 , 以 印 順 法 師 人 間 佛 教 的 理 念 , 評 論 台 灣 其 他 當代 主 張 「 人 間 佛 教 」 的 宗 門 山 派 ( 如 《 闞 正 宗 2004a》 頁 14 所 論 , 其 下 並有 獨 到 的 見 解 ), 並 見 〈 邱 敏 捷 2005〉。《 闞 正 宗 2004a》 將 台 灣 所 謂 的 「 人間 佛 教 」 分 成 兩 種 思 考 模 式 , 研 究 「 重 點 是 放 在 戰 後 台 灣 佛 教 的 歷 史 變 貌 上 」( 頁 15-6)。(b2)〈 瞿 海 源 2003〉( 頁 320-5): 說 明 台 灣 佛 教 近 20 年 的 榮 盛 。 至 於佛 教 在 當 代 台 灣 , 有 朝 向 「 核 心 宗 教 」 的 趨 勢 ( 參 見 《 丁 仁 傑 2004》 頁 98)。整 體 觀 察 台 灣 佛 教 參 與 本 土 化 與 全 球 化 , 可 參 見 《 蕭 新 煌 2002》( 解 釋 「 台灣 社 會 文 化 典 範 的 轉 移 」, 特 別 是 頁 143)、〈 蕭 新 煌 2003〉( 還 論 及 台 灣 佛 教參 與 全 球 化 )。《 闞 正 宗 2004a&b》 有 詳 盡 的 研 究 ( 特 別 是 第 五 與 六 章 , 對 於走 向 中 華 本 土 多 所 關 注 )。(c) 在 《 陳 & 鄧 2003》, 以 「 人 間 佛 教 」 為 20 世 紀 中 國 佛 教 的 智 慧 結晶 ( 第 五 章 )。 在 《 鄧 子 美 2004b》( 頁 179), 不 只 論 及 人 間 佛 教 在 海 峽 兩 岸的 世 代 傳 承 , 並 比 較 當 代 新 儒 學 的 三 代 發 展 , 反 省 華 人 佛 教 如 何 迎 向 時 代 。這 個 評 比 , 若 參 考 《 杜 維 明 1989&1996&1999&2002&2003》, 還 有 圍 繞 〈 甲申 宣 言 2004〉 的 相 關 辯 論 ( 例 如 ,〈 杜 維 明 2004〉、〈 余 英 時 2004〉、〈 袁 偉時 2004〉、〈 李 澤 厚 受 訪 〉、〈 外 灘 畫 報 2005〉), 更 顯 出 華 人 佛 教 在 中 華 本 土的 處 境 (《 鄧 子 美 2004b》 頁 281: 論 及 佛 教 佛 學 的 ” 話 語 權 力 ”)。(d) 回 應 現 代 化 , 前 兩 代 宗 教 家 已 繼 承 或 開 創 攝 導 人 心 的 思 想 典 範 ,第 三 代 的 宗 教 家 則 應 用 前 兩 代 的 思 想 典 範 。 進 入 21 世 紀 , 如 何 開 創 新 時 代的 思 想 典 範 ? 近 來 頗 多 新 義 。 可 汲 取 既 有 思 想 創 新 與 實 踐 經 驗 , 學 習 釋 尊 的教 導 , 瞻 望 新 時 代 的 佛 法 之 光 。2412004》。述 台 灣 的 基 本 資 料 時 , 參 考 《 簡 後 聰 2001》。 另 可 參 見 《 中 譯 Roy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