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42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43揚 契 合 佛 法 的 ; 契 應 新 時 代 , 詮 釋 有 益 人 心 與 世 風 的 , 以 利 佛 法 的純 正 化 , 世 間 向 於 覺 悟 。新 典 範 歸 本 於 釋 尊 及 其 教 導 , 後 期 鑄 成 的 新 體 系 中 , 由 三 大 線索 綜 攝 。 首 先 , 法 義 核 心 上 , 為 了 溝 通 其 所 謂 的 「 佛 法 」 與 「 初 期大 乘 佛 法 」, 後 期 整 合 發 展 出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 探 本 佛 法 , 從 其 認為 「 教 法 根 源 」 的 《 相 應 阿 含 》 之 《 須 深 經 》 與 《 井 水 喻 經 》, 新詮 出 三 類 聖 者 的 間 架 ; 從 而 , 支 持 其 理 想 人 物 ( 初 期 大 乘 的 「 無 生忍 」 菩 薩 ) 的 可 能 性 。 其 次 , 判 教 論 上 , 研 究 原 始 聖 典 的 集 成 史 ,揭 示 《 四 部 阿 含 》 的 四 大 宗 趣 ( 或 稱 「 四 悉 檀 」: 佛 法 化 世 的 四 大宗 趣 與 學 習 者 淺 深 能 得 的 四 類 利 益 ); 再 以 四 大 宗 趣 , 判 印 佛 史 的四 期 , 進 而 廣 判 佛 法 的 一 切 流 傳 191 。 第 三 ,「 人 間 佛 教 」 的 時 代 標誌 , 延 續 太 虛 法 師 「 人 生 佛 教 」 的 現 代 改 革 , 推 動 ( 台 灣 為 主 的 )海 外 華 人 佛 教 的 現 代 化 , 新 時 代 的 現 實 對 治 兼 重 當 時 台 灣 佛 教 的「 庸 俗 化 」 等 ; 有 漸 及 中 華 本 土 的 跡 象 , 延 入 21 世 紀 的 世 局 。在 《 復 歸 ( 一 )》, 預 擬 述 評 印 順 法 師 的 思 想 時 , 曾 或 詳 或 略 論及 後 期 新 體 系 的 三 個 線 索 。 首 先 , 法 義 真 理 上 , 基 於 對 《 須 深 經 》與 《 井 水 喻 經 》 的 研 究 , 先 各 別 評 其 研 究 , 再 論 其 據 此 而 整 體 樹 立的 四 類 聖 者 架 構 ( 略 見 頁 332-5)。 其 次 , 先 在 方 法 論 上 , 順 著 「 重現 釋 尊 教 導 的 研 究 課 題 」, 反 省 其 研 究 方 法 , 略 評 相 伴 的 聖 典 成 立史 論 ; 從 而 , 語 及 其 延 伸 判 攝 的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 頁 33-66)。 其 基於 聖 典 成 立 史 論 , 判 攝 印 佛 史 , 即 是 判 教 論 。 以 上 兩 個 線 索 的 時 代應 用 , 即 是 第 三 個 線 索 。 從 而 構 成 新 典 範 的 理 論 與 應 用 。《 復 歸 ( 一 )》 初 論 新 典 範 的 核 心 。 在 《 復 歸 ( 二 )》, 將 先 綜合 略 論 新 典 範 , 在 對 比 中 觀 察 新 典 範 的 三 期 發 展 , 疏 理 後 期 新 體 系的 三 大 線 索 。 本 書 與 新 典 範 同 歸 本 依 於 釋 尊 及 其 教 導 , 共 依 於 傳 載192釋 尊 教 導 的 聖 典 及 敬 重 佛 弟 子 的 分 流 , 基 於 對 相 同 論 題 的 研 究 ,擇 要 評 釋 典 範 後 期 的 新 體 系 , 向 於 新 時 代 。《 復 歸 ( 二 )》 將 集 中 評釋 四 類 聖 者 的 法 義 架 構 。法 師 80 夀 慶 的 祝 夀 論 文 集 ; 在 第 1&5 文 , 述 介 其 判 分 印 度 佛 教 史 , 主 要 都依 據 1942 的 《 印 度 之 佛 教 》。 經 過 《 印 順 1985a&b&1988&1989》, 更 易 理 解其 「 修 學 佛 法 的 本 意 」。 所 謂 「 德 不 孤 , 必 有 鄰 」, 今 日 頗 多 「 同 願 同 行 的 」,闡 述 或 研 究 專 書 亦 多 。(b) 基 於 如 實 理 解 , 還 可 試 加 評 價 , 降 低 或 避 免 增 添 新 典 範 的 不 必 要「 困 擾 」。 例 如 , 曾 有 人 說 :「 跟 佛 、 龍 樹 、 印 順 學 , 足 矣 」( 參 見 《 印 華 5》頁 271)。 印 順 法 師 除 擾 , 敏 捷 遮 答 :「 這 真 是 讚 揚 得 離 了 譜 ! 我 憑 什 麼 能 與佛 及 龍 樹 並 列 呢 !」 今 日 若 有 類 似 的 讚 揚 , 可 以 參 考 上 述 的 案 例 , 如 法 抉 擇 。191 《 印 順 1971a&1985b&1989》 頁 878&35&30192新 典 範 研 究 「 親 緣 釋 尊 的 聖 典 」,「 震 驚 」 華 語 系 佛 教 的 舊 典 範 。《 印順 1971a》( 頁 2) 說 :「 從 事 原 始 佛 教 聖 典 ( 我 國 一 向 稱 之 為 小 乘 經 律 ) 史的 研 究 , 在 傳 統 的 佛 教 界 , 是 不 免 震 驚 的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