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204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205標 誌 著 新 典 範 的 時 代 意 義 與 應 用 狀 況 之 變 343 。 在 對 治 上 , 兼 重 : 當時 台 灣 佛 教 的 發 展 , 伴 隨 著 現 代 化 而 來 的 「 庸 俗 化 」 等 344 。1990年 代 , 所 處 的 台 灣 進 入 現 代 之 後 , 華 人 區 、 東 亞 、 乃 至 世 局 新 變 ,全 球 進 入 時 代 典 範 轉 移 。 印 順 法 師 的 新 典 範 伴 隨 著 台 灣 佛 教 的 興盛 , 廣 被 海 外 華 人 , 乃 至 回 流 中 華 本 土 , 進 入 國 際 。合 一 併 觀 《 印 順 1988&1989》, 對 比 於 1942 的 《 印 度 之 佛 教 》與 1941&1952 的 判 教 長 文 等 , 可 見 其 創 新 典 範 的 發 展 , 後 期 鑄 成新 體 系 。 就 此 合 觀 比 較 , 下 一 目 將 說 明 : 典 範 後 期 鑄 新 體 系 的 過 程 。1994 年 , 增 訂 出 版 《 平 凡 的 一 生 》 345 ( 或 代 稱 《 印 順 1994》;同 年 , 巡 禮 那 準 備 與 初 創 典 範 的 中 華 本 土 。 生 命 時 序 延 入 新 時 代 的21 世 紀 ,2005 年 6 月 4 日 安 詳 入 滅 。「 遊 心 法 海 」80 年 , 鑄 立 華語 系 佛 教 的 新 典 範 , 光 顯 佛 法 , 榮 歸 佛 陀 。第 二 目 後 期 鑄 新 體 系 的 過 程343 (a)《 契 理 人 間 》 標 誌 的 時 代 意 義 與 影 響 , 可 對 比 《 印 順 1985b》 感言 的 「 孤 獨 」( 頁 59:「 我 有 點 孤 獨 … 對 我 修 學 佛 法 的 本 意 , 能 知 道 而 同 願同 行 的 , 非 常 難 得 !」) 與 《 印 順 編 1987》 的 〈 序 〉( 例 如 , 頁 2:「 傳 統 佛教 界 給 予 的 反 應 ,…… 實 在 使 我 失 望 」)。 編 成 該 書 後 的 「 近 七 年 , 對 我 寫 作而 表 示 意 見 的 , 似 乎 更 多 一 些 」(《 印 順 2004》 頁 239, 在 第 3-4&6-8&10 文 ,頗 反 應 其 契 台 灣 佛 教 的 新 用 )。(b)〈 宣 方 2003〉 指 出 :〈 江 燦 騰 1988〉 將 「 印 順 思 想 的 總 體 品 格 界 定為 『 人 間 佛 教 』。 這 一 觀 點 隨 即 為 楊 惠 南 等 其 他 學 者 所 接 受 , 印 順 法 師 也 於一 九 八 九 年 編 撰 出 版 《 契 理 契 機 之 人 間 佛 教 》 一 書 , 等 於 認 可 江 氏 及 學 界 之命 名 」( 頁 8)。 隨 後 , 展 開 新 典 範 的 「 人 間 佛 教 」 之 詮 釋 發 揚 ; 在 《 楊 惠 南1991》 及 書 前 的 〈 自 序 〉, 道 出 印 順 法 師 創 新 典 範 的 重 要 歷 史 背 景 與 內 涵 。可 廣 視 為 發 展 應 用 的 , 例 如 《 昭 慧 2003》 與 《 楊 惠 南 2005》。344例 如 , 頁 50、65。 頁 66 還 論 及 : 對 異 教 的 態 度 ,「 一 般 的 發 展 傾 向 ,近 於 印 度 晚 期 佛 教 的 『 天 佛 一 如 』, 中 國 晚 期 佛 教 「 三 教 同 源 」 的 現 代 化 。為 達 成 個 己 的 意 願 , 或 許 是 可 能 成 功 的 , 但 對 佛 法 的 純 正 化 、 現 代 化 , 不 一定 有 前 途 , 反 而 有 引 起 印 度 佛 教 末 後 一 著 ( 為 神 教 侵 蝕 而 消 滅 ) 的 隱 憂 」。在 全 球 化 時 代 的 宗 教 相 遇 與 溝 通 , 更 值 得 擴 大 反 省 。印 順 法 師 百 壽 圓 寂 , 遊 心 法 海 80 年 。 綜 觀 新 典 範 從 前 期 到 後期 , 歸 本 於 釋 尊 及 其 教 導 , 在 典 範 的 後 期 鑄 成 新 體 系 , 可 從 三 大 線索 說 明 。 首 先 , 法 義 核 心 上 , 後 期 整 合 為 四 類 聖 者 的 架 構 , 以 溝 通其 所 謂 的 「 佛 法 」 與 「 初 期 大 乘 佛 法 」。 其 次 , 判 教 論 上 , 以 聖 典成 立 史 論 的 四 悉 檀 判 印 佛 史 的 四 期 , 結 合 印 佛 史 的 歷 史 動 力 論 , 形成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論 。 第 三 ,「 人 間 佛 教 」 的 時 代 標 誌 , 延 續 太 虛法 師 「 人 生 佛 教 」 的 現 代 改 革 , 推 動 海 外 華 人 佛 教 的 現 代 化 。 所 以說 , 新 典 範 乃 「 一 」 本 於 釋 尊 及 其 教 導 , 判 分 綜 合 「 三 大 」 線 索 ;「 一 本 三 大 」, 在 典 範 的 後 期 鑄 成 新 體 系 。創 新 典 範 的 歷 程 , 重 心 之 變 , 可 從 著 作 的 重 點 作 概 觀 。 前 期 的著 作 重 於 大 乘 三 系 的 論 辯 , 至 1950 已 講 著 三 系 的 經 論 , 並 為 探 源( 研 究 如 來 藏 系 , 因 緣 之 故 而 後 出 )。 在 1951 起 稿 《 西 北 印 度 之 論345 1998 寫 下 「 重 訂 本 」, 身 後 出 版 為 《 印 順 2005》。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