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20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21地 。 在 世 界 各 大 宗 教 中 , 亦 反 應 著 佛 陀 創 立 出 家 沙 門 僧 團 的 特 色 ,攝 導 僧 信 , 建 立 新 佛 教 於 社 會 ; 聖 典 文 本 的 律 藏 與 僧 團 的 半 月 誦戒 , 則 為 現 存 的 見 證 。由 此 脈 絡 , 研 究 聖 典 文 本 , 以 三 重 契 機 教 導 的 道 次 第 , 揭 顯 聖典 共 傳 的 人 間 佛 陀 之 教 , 提 供 僧 信 共 組 教 團 的 倫 理 原 理 、 安 立 教 團於 社 會 , 層 分 整 體 聖 典 的 旨 趣 , 研 究 聖 典 成 立 史 174 , 建 立 聖 典 解 釋174從 佛 陀 三 重 契 機 教 導 的 目 的 , 觀 察 《 四 部 阿 含 》 的 旨 趣 與 聖 典 成 立史 的 脈 動 。 本 條 註 b1 以 下 , 略 述 類 近 的 研 究 。( 並 參 上 一 目 的 最 後 長 註 )(a) 至 於 律 藏 契 對 三 重 的 目 的 , 正 如 制 戒 十 利 所 說 。(a1) 佛 陀 依 法 制 律 , 目 的 是 正 法 久 利 世 人 ; 詳 分 為 十 , 可 歸 納 如 下 。首 先 , 正 對 建 僧 的 目 的 , 為 整 體 僧 團 的 和 樂 柔 善 , 這 始 於 個 別 僧 眾 的 清 淨 :制 伏 犯 戒 者 與 保 護 良 善 比 丘 的 安 樂 住 。 其 次 , 以 和 樂 清 淨 的 僧 團 為 基 石 , 起信 未 信 的 教 外 人 士 , 增 長 已 信 的 在 家 信 眾 , 僧 眾 得 以 防 護 現 世 漏 、 斷 未 來 漏 。最 後 , 正 法 律 久 住 : 外 化 普 遍 , 引 入 正 信 , 內 證 賢 聖 , 導 向 漏 盡 。(a2) 佛 陀 施 設 戒 的 十 項 目 的 , 共 傳 於 各 部 律 藏 , 項 目 微 有 差 異 。《 律藏 巴 》(III p.20):「(1) 為 僧 團 柔 善 (saGghasuTThutAya),(2) 為 僧 團 安 樂( saGghaphAsutAya ),( 3 ) 為 制 伏 惡 人 ( dummaGkUnaM puggalAnaMniggahAya ),( 4 ) 為 良 善 比 丘 的 安 樂 住 ( pesalAnaM bhikkhUnaMphAsuvihArAya ),( 5 ) 為 防 護 現 在 漏 ( diTThadhammikAnaM AsavAnaMsaMvarAya),(6) 為 斷 未 來 漏 (samparAyikAnaM AsavAnaM paTighAtAya),(7)為 未 信 者 的 信 (appasannAnaM pasAdAya),(8) 為 已 信 者 的 增 長 (pasannAnaMbhiyyobhAvAya),(9) 為 住 立 正 法 (saddhammaTThitiyA),(10) 為 保 護 律(vinyAnuggahAya)」。《 律 藏 四 》( 大 22 頁 570 下 ):「 一 攝 取 於 僧 , 二 令 僧 歡喜 , 三 令 僧 安 樂 , 四 令 未 信 者 信 , 五 已 信 者 令 增 長 , 六 難 調 者 令 調 順 , 七 慚愧 者 得 安 樂 , 八 斷 現 在 有 漏 , 九 斷 未 來 有 漏 , 十 正 法 得 久 住 。」 另 可 參 見 《 律藏 五 & 僧 & 十 & 根 》( 大 22 頁 3 中 - 下 & 頁 228 下 & 大 23 頁 1 下 & 頁 629 中 )。(b1) 在 《 印 順 1971a》, 亦 以 契 機 的 對 象 作 相 似 的 三 分 , 分 析 「 原 始 聖典 」。 頁 732:「 原 始 聖 典 三 分 的 特 性 ……。 適 應 出 家 眾 ( 比 丘 為 主 的 ), 重於 禪 慧 修 證 的 開 示 ; 適 應 剎 帝 利 、 婆 羅 門 、 居 士 , 而 為 一 般 社 會 的 化 導 ; 適應 天 、 魔 、 梵 ── 民 間 的 神 教 信 仰 , 對 婆 羅 門 、 外 道 等 , 宣 揚 富 於 天 神 ( 鬼 )色 彩 的 佛 法 。 這 一 特 性 , 深 深 的 影 響 未 來 。 原 始 結 集 ( 雖 有 三 分 ), 重 於 出家 弟 子 的 修 證 , 代 表 了 佛 陀 時 代 的 佛 教 。」 聖 典 的 旨 趣 , 對 於 出 家 眾 的 教 導是 鮮 明 的 , 在 家 信 眾 的 部 份 較 模 糊 , 契 對 教 外 人 士 的 部 份 則 又 鮮 明 ;《 印 順1971a》 亦 用 這 契 機 三 分 , 觀 察 聖 典 的 動 態 發 展 ( 續 上 所 言 ):「『 中 』、『 長 』(『 增 一 』) 的 結 集 , 代 表 佛 滅 一 世 紀 , 七 百 結 集 以 前 的 佛 教 。 雖 然 還 是 以 出家 眾 為 主 的 , 但 三 方 面 的 特 性 , 更 顯 著 的 發 展 起 來 。」(b2.1) 在 〈Mannu1990〉, 著 眼 於 歷 史 現 場 : 佛 陀 開 創 新 宗 教 , 在 最 早期 , 為 了 「 宣 傳 」 這 個 新 宗 教 , 除 了 與 教 外 人 士 辯 論 , 針 對 入 教 者 與 支 持 的信 眾 , 需 以 不 同 種 類 的 題 材 來 達 到 不 同 的 目 的 。 其 研 究 《D&M》, 分 析 各 別經 本 的 三 個 特 色 ( 引 導 型 式 、 結 束 型 式 和 內 在 結 構 ), 歸 納 定 義 文 體 (genre)成 三 個 範 疇 ( 教 說 、 受 諮 請 、 辯 論 )。 為 了 新 創 的 佛 教 之 存 續 , 經 藏 的 四 部發 揮 各 自 的 旨 趣 ( 頁 73)。《 長 部 》 的 旨 趣 : 宣 傳 新 宗 教 , 契 對 非 佛 教 徒 ,吸 引 皈 信 到 佛 教 ( 頁 79);《 中 部 》 的 旨 趣 : 關 注 僧 團 , 讚 美 佛 陀 作 為 真 實的 人 與 出 家 修 行 的 原 型 , 整 合 新 出 家 眾 到 僧 團 、 引 領 到 修 行 ( 頁 79)。 所 以 ,《D&M》 的 旨 趣 是 「 不 同 且 互 補 」( 頁 80, 類 同 於 《 印 順 1971a》 頁 732 的主 張 )。 該 文 並 評 估 三 種 文 體 的 歷 史 真 實 程 度 ( 頁 69-72), 廣 泛 討 論 對 經 藏的 歷 史 描 述 ( 頁 81-82)。(b2.2) 在 《 相 英 譯 b》( 頁 31-35), 引 述 〈Mannu1990〉 對 經 藏 旨 趣 的研 究 ( 未 取 其 歷 史 描 述 ), 又 從 契 機 受 用 , 接 著 說 明 《S&A》 的 大 致 旨 趣 。《 相應 部 》 的 重 點 是 修 證 解 脫 的 切 要 處 , 契 對 二 類 僧 眾 。 第 一 類 , 深 諳 慧 觀 且 為人 解 釋 的 「 教 法 專 家 (doctrinal specialists)」; 第 二 類 , 有 禪 修 基 礎 而 致 力 於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