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Views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復歸佛陀的教導二 - 台灣南傳上座部佛教學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176 第 一 章 導 論 新 時 代 的 方 向 : 學 習 佛 陀 的 教 導第 一 節 總 綱 177界 圓 覺 」, 確 為 大 乘 佛 教 的 一 大 流 ; 不 再 局 限 於 三 論 與 唯 識 ( 代 表大 乘 空 宗 與 有 宗 )。 加 以 後 來 與 法 尊 法 師 的 共 學 論 法 256 , 透 過 其 譯的 《 菩 提 道 次 第 廣 論 》 等 , 理 解 大 乘 空 宗 與 唯 識 的 問 題 根 本 , 從 此不 再 重 視 「 深 受 老 莊 影 響 的 中 國 空 宗 ── 三 論 宗 」 257 。 逐 漸 確 知 佛法 的 根 本 與 後 代 的 開 展 線 索 , 奠 定 後 來 判 教 的 基 礎 知 識 。1937 年 , 透 過 日 本 學 者 的 ( 印 度 學 ) 佛 教 學 研 究 , 吸 收 現 代佛 學 的 治 學 方 法 , 確 定 「 探 求 佛 法 的 方 法 」 258 :「 從 現 實 世 間 的 一定 時 空 中 , 去 理 解 佛 法 的 本 源 與 流 變 」。 以 此 方 法 , 接 上 現 代 思 潮 ,異 於 傳 統 佛 學 , 澄 清 :「 佛 法 與 中 國 現 實 佛 教 界 間 的 距 離 」, 破 除 中國 佛 學 的 神 話 式 歷 史 與 判 教 史 觀 。 後 來 , 於 1940 年 寫 作 的 第 一 本專 著 259 , 提 煉 為 兼 用 「 理 證 與 教 證 」, 類 同 於 ( 哲 學 ) 思 想 與 文 獻並 行 的 方 法 。 一 生 受 用 這 個 研 究 方 法 , 逐 漸 創 新 典 範 、 接 軌 國 際 ,漸 離 太 虛 法 師 的 思 想 典 範 。 這 亦 反 應 : 中 華 鄰 邦 的 現 代 日 本 影 響 華人 佛 教 , 華 夏 與 東 亞 的 傳 統 已 成 新 局 。2. 第 二 「 新 典 範 的 前 」 期第 二 期 (1938-1970), 開 創 「 新 典 範 的 前 」 期 。 始 於 1938 年 7月 進 入 四 川 , 又 從 中 華 本 土 到 海 外 , 經 香 港 (1949 夏 末 ) 而 駐 錫台 灣 (1952 秋 )。 時 值 國 家 戰 亂 興 變 , 從 世 界 大 戰 到 冷 戰 結 構 。1938 年 7 月 , 抗 戰 軍 興 。 同 月 , 印 順 法 師 進 入 中 國 的 大 後 方 ,靜 靜 開 啟 創 新 典 範 。 身 為 佛 弟 子 , 深 感 無 力 紓 救 國 族 與 佛 教 的 危 急260 , 反 躬 自 責 。 冬 , 開 創 新 儒 學 的 梁 漱 溟 先 生 來 ; 聞 其 自 述 離 開 佛教 歸 向 儒 的 原 因 :( 中 國 ) 大 乘 佛 學 誇 言 度 一 切 有 情 , 但 不 知 先 後次 第 , 無 法 濟 助 「 此 時 、 此 地 、 此 人 」。 梁 氏 緣 此 時 代 關 懷 ,「 出 佛歸 儒 」 261 ; 不 僅 同 於 宋 明 理 學 , 更 反 映 清 末 民 初 的 知 識 潮 流 。 這 令印 順 法 師 疑 念 不 安 。 待 探 源 佛 法 於 《 阿 含 經 》, 讀 到 「 諸 佛 皆 出 人間 , 終 不 在 天 上 成 佛 也 」 時 , 有 所 入 ,「 喜 極 而 淚 」, 去 疑 安 心 。 由此 , 確 立 人 間 佛 教 的 方 向 , 探 本 佛 法 , 抉 擇 流 變 , 以 救 聖 教 , 以 濟國 族 , 回 應 大 時 代 262 。1940 年 , 讀 到 太 虛 法 師 的 判 教 定 論 等 宏 文 , 都 引 發 深 刻 的 思惟 ; 寶 獲 「 一 些 新 的 啟 發 」 與 「 思 考 」 263 , 更 全 面 審 思 釋 尊 教 法 的256約 在 1938 年 8 月 至 1939 年 底 , 已 屬 於 入 四 川 之 後 的 「 思 想 確 定 」期 (《 印 順 1985a&1994》 頁 10-11& 頁 22-25)。257 《 印 順 2005》 頁 24。《 印 順 2004》 還 辨 示 : 雖 「 從 宗 喀 巴 、 月 稱 那裡 得 些 消 息 」, 但 「 重 視 前 期 的 龍 樹 學 , 不 是 月 稱 應 成 派 的 傳 人 」( 頁 247),更 非 承 自 藏 傳 佛 教 的 宗 喀 巴 。258 《 印 順 1985b》 頁 9。259 《 印 順 10》〈 自 序 〉 頁 2-4。260 《 印 度 之 佛 教 》〈 自 序 〉 頁 1, 其 下 並 參 。261語 出 《 印 度 之 佛 教 》〈 自 序 〉 頁 1。 據 〈 景 海 峰 〉, 梁 先 生 晚 年 宣 稱 :「 我 一 直 是 持 佛 家 的 思 想 」。262在 〈 楊 惠 南 2000b〉, 就 此 因 緣 , 點 出 印 順 法 師 的 時 代 背 景 與 回 應 。263 《 印 順 1985b》 頁 11。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