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何來有我 - 法雨道場

何來有我 - 法雨道場

何來有我 - 法雨道場

SHOW MORE
SHOW LESS
  • No tags were found...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只 是 一 種 感 覺 , 不 是 真 的 往 下 沉 。 初 禪 和 二 禪 好 像 在 頭 部 發生 , 而 三 禪 則 有 更 深 的 感 受 。 佛 陀 是 這 樣 形 容 三 禪 的 :復 有 比 丘 , 離 喜 住 「 捨 」, 正 念 正 知 , 以 身 受 樂 ( 身 體有 快 樂 的 感 受 ), 如 諸 聖 所 說 :「 捨 念 樂 住 」, 入 第 三 禪 。 24在 這 段 經 文 中 ,「 捨 」(equanimity) 出 現 了 , 事 實 上 「 捨 」是 四 禪 的 特 徵 , 所 以 有 時 很 難 去 分 辨 三 禪 和 四 禪 。 修 行 的 步驟 是 這 樣 的 : 首 先 放 下 禪 悅 - 喜 與 樂 , 是 刻 意 的 放 下 , 而 不是 由 於 心 不 專 注 而 讓 禪 悅 消 失 , 果 真 如 此 , 禪 修 會 中 止 。 這樣 修 持 比 較 好 : 先 進 入 二 禪 , 體 會 禪 悅 後 , 再 放 下 心 中 的 喜樂 。 在 另 一 篇 開 示 中 , 佛 陀 提 到 : 禪 修 者 在 二 禪 所 體 驗 到 的樂 仍 比 較 粗 , 所 以 要 進 入 更 微 細 、 更 微 妙 和 更 高 的 境 界 。有 些 人 很 難 放 下 二 禪 的 喜 樂 , 而 有 些 人 則 未 曾 體 驗 過 ,修 行 道 上 有 各 種 障 礙 , 只 要 持 之 以 恆 , 就 能 究 竟 解 脫 。 無 論如 何 , 我 們 總 可 以 訓 練 自 己 的 心 , 重 要 的 是 , 我 們 有 沒 有 耐心 和 毅 力 , 有 沒 有 只 問 耕 耘 不 問 收 穫 的 心 態 , 我 們 一 定 要 放下 那 種 追 求 成 果 的 情 結 (achievement syndrome)。 為 甚 麼 呢 ?因 為 內 心 本 自 具 足 , 毋 須 向 外 追 求 。24見 《 布 吒 婆 羅 經 》 第 十 二 段 , 請 參 閱 《 長 部 經 典 》 第 92 頁 。「 捨念 樂 住 , 入 第 三 禪 」 原 文 是 Happy dwells the one of equanimity andmindfulness, and he reaches and remains in the third jhana.80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