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4 Views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黃 俊 傑鄡 中 日尤 文尠 化 交岾 流却 史屰 中 「 自 我 」 與弌 「 他 者 」 的 互 動 : 類讅 型勨 及 其 涵 義 101<br />

是是 因 為 他 的 「 自 我 」 浸 潤 在 源 遠 流 長 的 中 國 文文 化 時時 間 意 識 之 中 。「 時時 」 之 為<br />

義 大大 矣 哉 !<br />

第 四 , 從 「 自 我 」 常 透 過 與 「 他 者 」 的 接 觸 而 建 立 其 主 體 性 這 項 事 實 ,<br />

我 們 可 以 進 一 步 說 : 在 「 自 我 」 與 「 他 者 」 互 動 的 過 程 中 , 如 何 避 免 過 度 膨<br />

脹 「 自 我 」, 以 致 於 屈屈 人 從 己 , 當 是是 在 不 同 文文 化 的 交 流 互 動 中 一 個 值 得 深 思<br />

的 問 題 。 我 們 固 然 可 以 像 吉 川 幸 次 郎 那 樣 地 , 批 評 德 川 時時 代 日 本 漢 學學 家家 將 中<br />

國 文文 化 拉 向 日 本 而 理 解 的 錯 誤 , 45 但 是是 當 代 部 份 中 國 人 的 「 中 國 也 可 以 說 不 」<br />

的 心 態 , 是是 不 是是 也 有 某 種 「 主 體 性 膨 脹 」 的 問 題 呢 ?<br />

第 五 , 從 本 文文 所 探 討 的 中 日 文文 化 交 流 史 的 具 體 經 驗 看 來 ,「 自 我 」、<br />

「 他 者 」、「 文文 化 」 與 「 政 治 」 等 四 個 象 限 交 叉 互 動 之 中 , 當 以 「 文文 化 自<br />

我 」 最 具 有 重 要 性 。 在 「 自 我 」 的 形 塑 過 程 中 , 文文 化 是是 最 重 要 、 影 響 最 深 刻<br />

的 因 素 。 正 如 人 類 學學 家家 潘 乃 德 (Ruth Benedict, 1887-1948) 所 說 :「 若 無 文文 化<br />

的 指 引 , 個 人 則 絲 毫 不 能 發 揮 其 潛 力 ; 反反 過 來 說 , 文文 化 所 包 含含 的 任 何 元 素 ,<br />

歸 根 究 底 都 是是 個 人 的 貢 獻 。」 46 本 文文 所 分 析 的 日 本 思 想 家家 因 深 深 浸 潤 在 日 本 文文<br />

化 價 值 網 絡 之 中 , 所 以 他 們 面 對 中 日 兩 國 的 政 治 衝衝 突 ( 如 「 如 果 孔 孟孟 率 軍 侵<br />

略 日 本 」) 或 文文 化 緊 張 ( 如 中 國 古 典 中 的 「 華 夷夷 之 辨 」) 時時 , 常 必 須 有 所 因<br />

應 調 融 於 其 間 。 尤尤 有 進 者 ,「 文文 化 身 份 認 同 」 是是 長 時時 間 的 積 澱 , 遠 較 可 因 短<br />

期 因 素 而 改 變 的 「 政 治 身 份 認 同 」 更 為 持 久 而 不 易 改 變 , 47 因 此 , 在 各各 種 跨 文文<br />

化 的 「 自 我 」 與 「 他 者 」 的 互 動 之 中 ,「 文文 化 自 我 」 始始 終 居居 於 關 鍵 性 之 地<br />

位 。 ♦<br />

45 吉峥 川 幸 次 郎稠 :〈 遊 華 記 錄杼 〉,《 吉峥 川 幸 次 郎稠 全峖 集 》, 第 16 卷 ( 東 京 : 筑 摩郪 書 房 ,1980 年 );〈 中<br />

國 峣 象 追 記 〉,《 我 的 留 學 記 》, 錢杹 婉 約秖 ( 譯诚 )( 北屙 京 : 光峒 明 日尤 報酒 出屒 版 社 ,1999 年 ), 頁稰 4。<br />

46 潘鄪 乃 德郔 :《 文尠 化 模鄍 式 》, 黃 道 琳 ( 譯诚 )( 臺弋 北屙 : 巨岀 流却 圖 書 ,1976 年 ), 頁稰 300-301。<br />

47 人 類讅 學 家窚 吉峥 爾庵 滋釵 (Clifford Geertz, 1926-2006) 指匸 出屒 : 在峹 許 多峿 近 代 社 會 中 , 先峕 天 性 的 感 情 、<br />

風稱 俗 等 因峴 素 , 是半 建匔 構庂 「 認強 同峧 」 的 重稥 要稊 基 礎龁 。 參 看厶 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br />

Cultures: Selected Essays (New York : Basic Books, 1973), p. 260.<br />

♦ 責 任峌 編 輯杧 : 林 沛 熙庰 。<br />

xvii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