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4 Views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78 臺弋 灣毞 東 亞 文尠 明 研厼 究 學 刊屔 第 4 卷 第 2 期醸 ( 總 第 8 期醸 ) 2007 年 12 月尦<br />

「 聖 」 字 的 藏 文文 則 由 'phrul 轉 變 為 'phags pa。 23 石 泰 安 後 來 對 「 楚 吉 杰 布 」 的 翻<br />

譯 也 與 他 之 前 的 論 點 稍 有 差 異 , 變 成 le Saint roi 或 roi sage ou saint。 24 石 泰 安 從<br />

中 文文 頭 銜銜 中 尋 找 對 應 藏 文文 語 詞 的 研 究 方方 法 卻卻 為 史 奈 果 夫 ( David L.<br />

Snellgrove) 駁 斥斥 。 史 奈 果 夫 認 為 : 雖 然 有 些 藏 文文 稱 號 確 實 是是 中 文文 頭 銜銜 的 對 應<br />

名 稱 , 但 是是 藏 文文 稱 號 的 含含 意 與 其 對 西 藏 人 的 意 義 並 不 見 得 與 透 過 中 文文 思 維 所<br />

瞭 解 到 的 中 文文 頭 銜銜 含含 意 等 同 。 25 史 奈 果 夫 的 主 張 使 他 傾 向 於 採 取 與 大大 部 分 學學 者<br />

一 致 的 立 場 , 認 為 西 藏 人 肯 定 會 以 最 平 常 的 解 釋 來 理 解 'phrul, 並 將 此 概 念 與<br />

在 西 藏 已 經 定 型 的 統 治 者 神 話 相 結 合 , 將 他 們 的 偉 大大 統 治 者 描 述 成 具 有 神 奇<br />

力 量 的 天 神 的 化 身 。<br />

藏 文文 修 飾 語 「 楚 吉 杰 布 」 可 能 是是 從 「 楚 吉 拉 贊 普 」 發 展展 而 來 , 原原 本 是是 用<br />

來 指 稱 吐 蕃蕃 國 王 , 尤尤 其 是是 赤 都 松 (Khri 'Dus srong, 676-704) 和 赤 松 德 贊<br />

(Khri Srong lde btsan, 742-797)。 26 西 元 第 十 一 世 紀 的 譯 師 洛 巔 謝 饒 (Blo<br />

ldan shes rab, 1059-1109) 也 用 它它 來 稱 呼 「 天 喇 嘛 寂寂 光 」(lha bla ma Zhi ba<br />

'od, 生 於 西 元 第 十 一 世 紀 )。 27 除 了 用 來 指 稱 吐 蕃蕃 國 王 ,「 楚 吉 杰 布 」 也 用<br />

在 一 些 特 殊 人 物 的 身 上 。 例 如 : 在 前 面 曾 經 提 及 的 英 藏 敦敦 煌 寫 卷卷 中 , 便 提 到<br />

「 楚 吉 杰 波 李 三 郎 」('phrul kyi rgyal po li bsam blang) 就就 是是 「 確 認 」(gtan la<br />

23 Rolf A. Stein, "Tibetica Antiqua I: Les deux vocabulaires des traductions Indo-Tibétaine et Sino-<br />

Tibétaine dans les manuscrits de Touen-Houang,"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br />

72 (1983), pp. 163, 186-187;〈 敦醧 煌 寫郄 本岓 中 的 峣 藏龞 和 漢庝 藏龞 兩 種廕 辭譪 滙 〉, 耿 昇 ( 譯诚 ), 收 於 王尸<br />

堯配 、 王尸 啟 龍枱 ( 主尾 編 )《 國 外屸 藏龞 學 研厼 究 譯诚 文尠 集 》, 第 8 卷 ( 西 藏龞 : 西 藏龞 人 民岙 出屒 版 社 ,1994<br />

年 ), 頁稰 112、148-149。 另屮 參 見 Rolf A. Stein, "Saint et divin, un titre tibétain et chinois des rois<br />

tibétains," Journal Asiatique, 259, 1-2 (1981), pp. 256;〈 敦醧 煌 藏龞 文尠 寫郄 本岓 綜廫 述稖 〉, 耿 昇 ( 譯诚 ),<br />

收 於 王尸 堯配 、 王尸 啟 龍枱 ( 主尾 編 )《 國 外屸 藏龞 學 研厼 究 譯诚 文尠 集 》, 第 3 卷 ( 西 藏龞 : 西 藏龞 人 民岙 出屒 版 社 ,<br />

1994 年 ), 頁稰 11。<br />

24 Rolf A. Stein, "Saint et divin, un titre tibétain et chinois des rois tibétains," pp. 256, 257.<br />

25 David L. Snellgrove, Indo-Tibetan Buddhism, Indian Buddhists and their Tibetan Sucessors<br />

(London: Serindia Publications, 1987), pp. 381, 382.<br />

26 Samten G. Karmay, "An Open Letter by Pho-brang Zhi-ba-'od," The Arrow and the Spindle,<br />

Studies in History, Myths, Rituals and Beliefs in Tibet, pp. 23, 38; Hugh E. Richardson, "Early<br />

Burial Grounds in Tibet and Tibetan Decorative Art of the Eighth and Ninth Centuries," High<br />

Peaks, Pure Earth, Collected Writings on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pp. 224, 227; Helga<br />

Uebach, Nel-pa Pa&ôitas Chronik Me-Tog Phre$-ba (München: Kommission für<br />

Zentralasiatischen Studien, Bayer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987), p. 59; 另屮 參 見 Erik<br />

Haarh, The Yar-Lu$ Dynasty (København: G. E. C. Gad's Forlag, 1969), p. 54.<br />

27 Samten G. Karmay, "An Open Letter by Pho-brang Zhi-ba-'od," p. 23.<br />

x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