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4 Views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76 臺弋 灣毞 東 亞 文尠 明 研厼 究 學 刊屔 第 4 卷 第 2 期醸 ( 總 第 8 期醸 ) 2007 年 12 月尦<br />

人 , 例 如 : 中 國 佛 教 徒 和 某 些 秘 密 宗 教 的 信 徒 , 用 來 稱 呼 已 經 轉 變 為 宗 教 人<br />

物 意 義 層 面 上 的 孔 子 。 14 從 藏 文文 的 角 度 來 看 ,「 楚 吉 布 」 可 能 與 「 儒 童 」 有<br />

關 , 因 為 中 文文 「 童 」 字 的 意 思 和 藏 文文 的 「 布 」(bu) 意 思 相 同 。 孔 子 的<br />

「 子 」 字 如 果 以 「 兒 子 」 來 解 釋 , 也 與 藏 文文 的 「 布 」 字 含含 意 相 當 。<br />

前 面 曾 經 提 到 「 孔 澤 」 的 許 多多 修 飾 語 中 都 有 「 楚 」 字 , 因 此 在 進 一 步 解<br />

釋 「 孔 澤 」 的 修 飾 語 之 前 , 先 整 理 學學 者 對 'phrul 字 的 闡 釋 , 或 有 助 於 進 一 步 的<br />

理 解 。 麥 克 唐 納 曾 經 探 索 'phrul 字 的 內 涵 及 其 在 神 性 、 精 神 領 域 、 世 俗 性 與 身<br />

體 層 面 的 轉 換 。'Phrul 最 初 是是 指 神 奇 的 能 力 , 尤尤 其 是是 指 在 天 界 和 人 間 往 來 自 如<br />

的 特 殊 能 力 。 西 藏 古 代 的 首 領 據 說 起 源 於 居居 住 在 天 界 的 天 神 家家 族族 , 他 們 便 具<br />

備 這 種 能 力 。 吐 蕃蕃 諸 王 的 稱 謂 「 楚 吉 拉 贊 普 」('phrul gyi lha btsan po)──<br />

中 文文 意 譯 「( 具 有 ) 神 奇 ( 能 力 ) 的 天 神 贊 普 」── 便 暗 示 了 天 界 與 吐 蕃蕃 國<br />

王 ( 又 稱 「 贊 普 」) 之 間 的 密 切 關 係 。 其 次 , 在 一 份 與 蕃蕃 王 赤 祖 德 贊 (Khri<br />

gtsug lde btsan, 806-841) 相 關 的 文文 獻 中 ,'phrul 與 赤 祖 德 贊 的 氣 度 , 甚 至 與 王<br />

權 的 概 念 聯 結 在 一 起 : 藉 助 於 藏 王 與 大大 臣 們 的 神 奇 ('phrul) 能 力 , 西 藏 人 征<br />

服 了 鄰 國 。 至 於 'phrul 與 身 體 力 量 的 關 聯 則 可 以 藏 王 赤 都 松 (Khri 'Dus Srong,<br />

676-704) 為 例 。 由 於 具 有 沈 穩 的 氣 度 與 強 健 的 體 魄魄 , 赤 都 松 被被 稱 為 「 臘 達 楚<br />

吉 杰 波 」(bla dags 'phrul gyi rgyal po)。 15 綜 論 之 , 麥 克 唐 納 傾 向 將 'phrul 理<br />

解 為 「 具 有 特 殊 能 力 」, 這 種 理 解 在 學學 界 頗 為 特 殊 。 大大 部 分 的 學學 者 認 為 'phrul<br />

和 「 化 身 」(incarnation) 的 概 念 有 關 。 李 方方 桂 將 'phrul gyi lha 譯 作 God<br />

Incarnate, 並 指 出 對 應 這 個 修 飾 詞 中 的 'phrul 字 的 中 文文 翻 譯 為 「 聖 」, 而 lha 則<br />

相 當 於 中 文文 的 「 神 」。 16 理 查 森 (Hugh E. Richardson) 則 認 為 'phrul 是是 藏 文文 中<br />

卷 , 頁稰 1715。<br />

14 這 裏 的 「 儒 童 」 實 為厉 「 儒 童 菩 薩龟 」 的 簡龍 稱廖 , 見 中 國 文尠 化 研厼 究 所 ( 編 ):《 中 文尠 大 辭譪 典 》<br />

( 臺弋 北屙 : 中 國 文尠 化 研厼 究 所 ,1963 年 ), 第 3 卷 , 頁稰 1241。 儒 家窚 以层 外屸 的 人 用岦 「 儒 童 菩 薩龟 」 來 稱廖<br />

呼 孔 子 , 見 張 岱 年 :《 孔 子 大 辭譪 典 》, 頁稰 19。 佛 教 徒窴 以层 為厉 : 佛 陀 派卼 「 儒 童 菩 薩龟 」, 亦岿 即 孔<br />

子 , 到 中 國 教 化 人 民岙 , 參 見 William E. Soothill and Lewis Hodous (eds.), A Dictionary of<br />

Chinese Buddhist Terms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2004), p. 446。 白岭 蓮 教 和 長 生岥 教 的 信 眾<br />

則 稱廖 孔 子 為厉 「 儒 童 佛 」, 見 濮 文尠 起 ( 編 ):《 中 國 民岙 間 秘 密 宗 教 辭譪 典 》( 成 都 : 四屶 川 辭譪 書<br />

出屒 版 社 ,1996 年 ), 頁稰 239-240。<br />

15 Ariane Macdonald, "Une lecture des P.T. 1286, 1287, 1038, 1047 et 1290," pp. 337-339;《 敦醧 煌<br />

吐峩 蕃机 歷曜 史屰 文尠 書 考 釋诤 》, 耿 昇 ( 譯诚 )( 青 海 : 青 海 人 民岙 出屒 版 社 ,1991 年 ), 頁稰 194-196。<br />

16 Fang-Kuei Li, "The Inscription of the Sino-Tibetan Treaty of 821-822," T'oung Pao, 44 (1956), p.<br />

viii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