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4 Views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汪 文尠 聖 對 於 他 者 真 實 構庂 成 的 力 量 探 源 ── 從 胡秦 塞 爾庵 現 象 學 的 觀毢 點 出屒 發 33<br />

phrónesis) 雖 未 明 言 需 要 直 觀 及 智 慧 做 前 提 , 但 已 明 確 指 出 沉 思 所 獲 的 幸 福<br />

是是 最 高高 的 德 性 , 是是 人 類 德 性 中 最 好好 的 成 份 。 6 至 於 製製 作 是是 否 以 自 然 界 之 生 成 ,<br />

所 謂 質 料料 發 發 展展 出 形 式 的 生 成 為 指 標 , 我 們 至 少少 可 從 《 形 上 學學 》 第 七 卷卷 第 八<br />

章 所 說 :「 形 式 在 質 料料 中 , 則 生 成 者 具 有 充 份 的 製製 作 能 力 」 7 證 明 亞 里 斯 多多 德<br />

如 同 海 德 格 亦 將 自 然 (phýsis) 視 為 最 高高 的 製製 作 (poíesis)。 8 因 而 對 亞 里 斯 多多<br />

德 言 , 製製 作 與 實 踐 領 域 的 哲 學學 論 述 皆 被被 吸 納 到 自 然 本 身 發 展展 的 終 極 目 的 上<br />

去去 。<br />

這 種 彷 彿 是是 自 然 活 動 的 人 為 活 動 也 被被 康 德 所 重 視 , 且 被被 稱 為 藝 術 活 動 ,<br />

例 如 他 在 《 判 斷斷 力 批 判 》(Kritik der Urteilskraft) 第 四 十 五 節 ( 標 題 :〈 美<br />

的 技 術 是是 藝 術 , 只 要 它它 同 時時 彷 彿 是是 自 然 〉) 中 即 言 :「 對 美 的 技 術 產 品 而<br />

言 , 可 說 它它 是是 人 為 技 術 而 非 自 然 ; 但 在 藝 術 品 之 形 式 中 的 合 目 的 性 擺 脫 所 有<br />

( 人 為 ) 任 意 規 則 的 強 制 而 言 , 它它 就就 彷 彿 是是 自 然 的 產 物 。」 9<br />

我 們 回 到 現 象 學學 針 對 現 象 所 說 的 彷 彿 兩 字 , 它它 也 意 味 著 一 種 人 為 活 動 彷<br />

彿 是是 自 然 活 動 嗎 ? 的 確 我 們 可 以 這 樣 解 讀 ! 因 為 現 象 學學 裡裡 常 以 「 回 到 事 物 本<br />

身 」(Back to the things themselves;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作 為 口 號 ,<br />

事 物 本 身 根 本 上 應 表表 示 從 自 然 本 性 , 而 非 從 人 為 造 作 來 看 的 事 物 , 海 德 格 的<br />

說 法 更 為 徹 底 與 明 晰 , 他 定 義 現 象 為 「 就就 其 自 身 顯 示 自 身 者 」(that which<br />

shows itself in itself; das Sich-an-ihm-selbst-zeigende)。 10 「 存存 而 不 論 」 後 讓 事<br />

物 於 意 識 中 呈呈 現 , 這 是是 一 種 人 為 活 動 , 事 物 以 「 現 象 」── 彷 彿 為 實 在 的 模<br />

態 ── 呈呈 現 , 但 這 個 彷 彿 是是 從 人 為 的 觀 點 來 看 的 , 是是 對 於 人 所 認 為 的 實 在 性<br />

做 了 鬆鬆 動 , 因 而 實 在 性 變 成 了 彷 彿 的 ; 從 自 然 的 觀 點 來 看 , 卻卻 讓 事 物 本 身 呈呈<br />

現 出 來 , 讓 事 物 以 自 然 生 成 的 方方 式 讓 其 本 身 真 正 呈呈 現 出 來 。 故 胡 塞塞 爾 說 現 象<br />

是是 實 在 的 彷 彿 , 其 背 後 更 意 味 著 : 一 種 人 為 的 現 象 學學 活 動 讓 事 物 彷 彿 經 由 自<br />

6 Ibid., pp. 1177a 10-14.<br />

7 Aristoteles, Metaphysik, p. 1034a 5.<br />

8 Martin Heidegger,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in Vorträge und Aufsätze, Teil I, (Tübingen:<br />

Neske, 1967), p. 11.<br />

9 Immanuel Kant, Kritik der Urteilskraft (Hamburg: Meiner, 1974), p. 159.<br />

10 Martin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Tübingen: Max Niemeyer, 1979), p. 28; Being and Time,<br />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and Edward Robins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2), p. 51.<br />

vii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