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4 Views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曾 德郔 明 、 林 純 瑜 西 藏龞 文尠 化 中 的 孔 子 形 象 191<br />

〔 居 住 在峹 〕 中 國 厬 帝匎 邀 土 〔 上 的 人 民岙 〕 顯殫 然 喜鄹 好崅 外屸 道 的 知 識ꁉ , 對 於 佛<br />

陀 的 教 法 無 法 深 入 , 於 此 ,〔 佛 陀 〕 對 文尠 殊 師窯 利 預 言 :「〔 居 住 在峹 〕<br />

中 國 邀 土 〔 上 的 人 民岙 〕 無 法 信 受 我 的 勝鄭 義 諦杌 教 法 , 而 屬谁 於 世尺 俗 諦杌 的 五<br />

行 均 匯 集 於 算廟 學 (rtsis) 之 中 , 因峴 此 , 文尠 殊 師窯 利 ! 你 就酧 以层 算廟 學 降稪 伏峉 他<br />

們穆 吧 !」<br />

由 於 中 國 人 喜 好好 外 道 勝 於 佛 陀 教 法 , 因 此 佛 陀 指 派 在 佛 教 中 象 徵 智 慧 的 文文 殊<br />

師 利 菩 薩 以 算 學學 降 伏 中 國 子 民 。 此 段 引 文文 之 後 的 內 容容 接 著 描 寫 文文 殊 師 利 菩 薩<br />

從 中 國 聖 山 五 台 山 (ri bo rtse lnga) 東 側 湖 中 一 棵 樹 上 所 長 的 金 色 蓮蓮 花 化 現 而<br />

生 , 又 從 文文 殊 師 利 菩 薩 舌 上 所 吐 出 的 一 粒 唾 沫 變 現 出 一 隻 大大 金 龜 , 77 這 些 示 現<br />

都 是是 為 了 降 伏 不 信 佛 法 的 中 國 人 。 文文 殊 師 利 的 降 伏 法 門 即 是是 將 五 行 算 學學 的 理<br />

論 與 佛 教 的 教 義 互 相 聯 結 , 藉 此 , 算 學學 也 被被 納 入 佛 教 的 範 疇 中 , 具 體 例 證<br />

如 :「 五 行 」('byung ba lnga) 相 當 於 「 五 智 」(ye shes lnga);「 八 卦卦 」<br />

(spar kha brgyad) 相 當 於 「 八 正 道 」('phags pa'i lam brgyad);「 九 宮宮 」<br />

(sme ba dgu) 相 當 於 「 九 乘 」(theg pa rim dgu);「 十 二 生 肖 」(lo skor<br />

bcu gnyis) 相 當 於 「 佛 陀 十 二 行 相 」(mdzad pa bcu gnyis);「 十 二 月 份 」<br />

(zla ba bcu gnyis) 相 當 於 「 十 二 緣 起 」(rten 'brel bcu gnyis);「 八 曜 」<br />

(gza' chen brgyad) 相 當 於 「 八 識 」(rnam par shes pa tshogs brgyad);「 二<br />

十 八 星 宿宿 」(rgyu skar nyi shu rtsa brgyad) 相 當 於 「 二 十 八 自 在 天 女 」<br />

Among Tibetan Text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he Himalayan Plateau, edited by Kurtis R.<br />

Schaeffer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01), pp. 212-213。 九 宮窜 數鄁 為厉 「 二 黑 」(gnyis nag)<br />

的 火尰 虎 年 在峹 西 曆 為厉 一 ○ 二 六 、 一 二 ○ 六 、 一 三 八 六 、 一 五 六 六 年 , 而 非 如崇 史屰 密 斯醬 所 列峚 之 一<br />

○ 八 六 、 一 二 六 六 、 一 四屶 四屶 六 、 一 六 二 六 年 , 參 見 Te-ming Tseng, Sino-tibetische<br />

Divinationskalkulation (Nag-rtsis) dargestellt anhand des Werkes dPag-bsam ljon-š i$ von bLobza$<br />

tshul-khrims rgya-mtsho (Internationa Institute for Tibetan and Buddhist Studies GmbH,<br />

2005), Fig. 8, pp. 78-79; 將 這 些 年 份峏 與弌 史屰 密 斯醬 書 中 所 提醚 供 的 其 他 線 索 (212) 互 相厴 結 合峯 之<br />

後匝 , 推 知 本岓 書 較 可屣 能 完 成 於 一 五 六 六 年 , 而 頓 當 麻鄜 偉 僧 葛 則 可屣 能 生岥 於 一 五 一 六 年 。<br />

75 西 藏龞 命 理 學 的 別 稱廖 。<br />

76 Don dam smra ba'i seng ge, "rgya nag rgyal po'i rgyal khams de mu teg [ 應 作 stegs] gi rig byed la<br />

mngon par zhen pas / bcom ldan 'das kyi chos la ma tshud par / 'jam dpal la lung bstan pa / rgya<br />

nag po'i rgyal khams 'di / nga'i don dam chos la mi mos shing / kun rdzob 'byung bas rtsis la 'dus<br />

pas / 'jam dpal khyod kyi rtsis kyis thul cig gsungs nas lung bstan te," A 15th Century Tibetan<br />

Compendium of Knowledge, vol. 78, p. 418.2.<br />

77 前 揭 書 , 頁稰 209v6-210v1。<br />

xxiii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