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4 Views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曾 德郔 明 、 林 純 瑜 西 藏龞 文尠 化 中 的 孔 子 形 象 179<br />

phab pa) 該 寫 卷卷 所 敍 述 的 占 卜卜 內 容容 的 人 。 在 解 釋 此 段 文文 字 時時 , 麥 克 唐 納 指<br />

出 : 該 寫 卷卷 可 能 是是 由 一 位 中 國 皇 帝 所 寫 , 因 為 根 據 西 元 八 二 二 年 立 於 拉 薩 的<br />

石 碑 東 面 刻 文文 第 二 十 六 行 的 記 載 ,「 李 三 郎 」(li bsam blang) 就就 是是 中 國 的 皇<br />

帝 唐 玄 宗 ( 統 治 713-756)。 28 石 泰 安 似 乎 同 意 麥 克 唐 納 的 觀 點 , 因 為 他 提<br />

到 : 孔 子 與 皇 帝 的 稱 號 相 同 。 29 拉 薩 石 碑 刻 文文 的 第 二 十 六 行 確 實 出 現 一 個 很 長<br />

的 頭 銜銜 rgya rje sam lang kha'e 'gwan sheng b'un shin b'u hwang te, 30 其 對 應 中 文文<br />

為 「 三 郎 開 元 聖 文文 神 武 皇 帝 」 31 。 這 個 頭 銜銜 的 確 是是 指 唐 玄 宗 。 32 由 於 唐 玄 宗 是是<br />

其 父 的 第 三 子 , 因 此 被被 稱 為 「 三 郎 」。 33 但 是是 這 並 不 代 表表 所 有 的 「 三 郎 」 都 是是<br />

指 唐 玄 宗 。 實 際 上 , 藏 文文 文文 獻 提 到 唐 玄 宗 時時 , 通 常 會 冠 上 rgya rje( 中 國 皇<br />

帝 ), 而 非 「 楚 吉 杰 布 」。 這 也 暗 示 「 楚 吉 杰 波 李 三 郎 」 並 不 一 定 是是 一 位 中<br />

國 皇 帝 , 而 極 可 能 是是 一 位 不 知 名 的 人 物 。<br />

目 前 仍 然 缺 乏 充 分 證 據 足 供 支 持 「 楚 吉 杰 波 李 三 郎 」 便 是是 指 唐 玄 宗 或 是是<br />

中 國 皇 帝 的 論 點 。 不 過 , 藏 文文 文文 獻 提 到 中 國 皇 帝 時時 , 有 時時 皇 帝 的 稱 呼 會 與<br />

「 孔 澤 」 結 合 。 在 史 書 《 拔 協 》(sBa bzhed, 學學 界 目 前 認 為 作 於 西 元 第 十 四<br />

28 Ariane Macdonald, "Une lecture des P.T. 1286, 1287, 1038, 1047 et 1290,";《 敦醧 煌 吐峩 蕃机 歷曜 史屰 文尠<br />

書 考 釋诤 》, 頁稰 121、321 註 529。<br />

29 Rolf A. Stein, "Tibetica Antiqua VI," p. 11;〈 兩 卷 敦醧 煌 藏龞 文尠 寫郄 本岓 中 的 儒 教 格 言 〉, 頁稰 72。<br />

30 Hugh E. Richardson, Ancient Historical Edicts at Lhasa and the Mu Tsung / Khri gtsug lde brtsan<br />

Treaty of A.D. 821-822 from the Inscription at Lhasa (London: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br />

Britain and Ireland, 1952), p. 56; Fang-Kuei Li and Weldon S. Coblin, A Study of the Old Tibetan<br />

Inscriptions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1987), p. 48.<br />

31 Fang-Kuei Li and Weldon S. Coblin, A Study of the Old Tibetan Inscriptions, p. 108.<br />

32 理 查卟 森釂 卻勍 認強 為厉 是半 指匸 唐穪 中 宗 ( 統 治 683-710), 參 見 Hugh E. Richardson, Ancient Historical<br />

Edicts at Lhasa and the Mu Tsung / Khri gtsug lde brtsan Treaty of A.D. 821-822 from the<br />

Inscription at Lhasa, p. 64 fn. 27.<br />

33 一 份峏 出屒 自 敦醧 煌 的 西 藏龞 史屰 書 殘釔 卷 岕 尾 記 道 :rgya rje ni bsam lang zhig [......] rgya rje ni bsam lang<br />

[......], 參 見 Jacques Bacot, Frederick W. Thomas, and Gustave-Charles Toussaint, Documents de<br />

Touen-houang relatifs à l'histoire du Tibet (Paris: Paul Geuthner, 1940), p. 122; 理 查卟 森釂 曾 於 1969<br />

年 譯诚 出屒 此 段卬 內 2 容窞 , 並 予 討 論 , 參 見 Hugh E. Richardson, "Further Fragments from Tun-huang,"<br />

High Peaks, Pure Earth, Collected Writings on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pp. 31-32。 理 查卟 森釂 曾<br />

說弻 「 三 郎稠 」 指匸 唐穪 玄岠 宗 , 但 表 示岴 不 知 為厉 何 如崇 此 稱廖 呼 。《 資 治 通 鑒死 》 提醚 到 唐穪 玄岠 宗 時 也 使 用岦 此 暱鄅<br />

稱廖 , 參 見 王尸 堯配 :《 吐峩 蕃机 金 石岳 錄杼 》( 北屙 京 : 文尠 物 出屒 版 社 ,1982 年 ), 頁稰 58-59。<br />

xi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