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dukkhakkhandho kāmahetu kāmanidānaṁ kāmādhikaraṇaṁ kāmānameva hetu.(( 破 入 ( 他 ) 家 , 劫 奪 、 為 盜 、 追 剝 、通 姦 他 妻 。) 如 是 , 彼 被 王 捕 , 處 以 種 種 體 罰 , 即 : 1 以 鞭 打 、 2 3以 籐 打 或 以 半 杖 打 。 4 或 截 手 、 5 截 足 , 6 截 手足 、 7 截 耳 、 8 截 鼻 、 9 截 耳 鼻 。 10 又 課 以 酸 粥 鍋 刑 、 11 課 以 貝 禿 刑 、 12 課 以 羅 睺 口 刑 ; 13 又 課 以 火 鬘 刑 、 14 燭 手刑 ; 15 又 課 以 驅 行 刑 、 16 皮 衣 刑 、 17 羚 羊 刑 ; 18 又 課 以 鉤 肉 刑 、 19 錢 刑 、 20 灰 汁 刑 、 21 閂 轉 刑 ; 22 又 課 以 槁 踏 台23刑 ; 或 又 以 沸 騰 油 灑 之 、 24 令 狗 噉 之 、 25 活 活 杙 刺 、 26 以 劍 斷 頭 。 他 們 這 樣 致 死 或 受 幾 近 於 死 之 苦 。 諸 比 丘 !此 是 欲 患 , 為 現 實 之 苦 蘊 。 以 欲 為 因 , 以 欲 為 緣 , 以 欲 為 源 , 要 之 , 欲 為 其 因 。)★ 酸 粥 鍋 刑 (bilaṅgathālika) 破 頭 蓋 以 入 熱 丸 , 為 爛 腦 之 刑 。★ 貝 禿 刑 (saṅkha-muṇḍika) 上 唇 兩 側 、 耳 、 以 至 咽 喉 而 裂 其 皮 , 所 有 毛 髮 結 為 一 束 , 以 棒 捻 之 , 連 毛 髮 帶 皮 取 剝之 , 以 粗 砂 磨 洗 頭 蓋 , 如 貝 殼 之 刑 。★ 羅 睺 口 刑 (rāhumukha) 如 羅 睺 ( 阿 修 羅 之 王 ) 口 , 以 刑 罪 之 口 , 即 以 捧 開 其 口 , 口 之 奧 部 點 燈 , 以 槍 剌 掘 其 耳 部 。★ 火 鬘 刑 (jotimālika) 全 身 浸 油 , 以 布 包 之 而 點 火 。 次 之 燭 手 刑 亦 同 樣 包 手 而 點 火 。★ 驅 行 刑 (erakavattika), 此 刑 從 罪 人 之 頸 至 下 踵 唯 剝 其 皮 即 以 索 縛 而 牽 之 。 彼 以 踏 自 己 之 皮 而 死 。★ 皮 衣 刑 (cīrakavāsika) 皮 膚 由 上 剝 至 腰 , 從 腰 剝 至 踵 上 面 的 皮 著 下 面 。★ 羚 羊 刑 (eṇeyyaka) 兩 肘 和 兩 膝 以 掛 鐵 環 , 用 鐵 棒 貫 通 之 , 再 用 四 根 鐵 棒 架 之 , 於 地 上 不 能 動 , 焚 火 於 身 體 之 四周 。 如 被 火 圍 繞 之 羚 羊 而 得 名 。★ 鉤 肉 刑 (baḷisamaṁsika) 以 兩 鉤 鉤 其 身 體 而 剖 皮 、 肉 、 筋 。★ 錢 刑 (kahāpaṇika) 錢 (kahāpaṅa 四 角 銅 錢 ) 刑 是 削 取 其 肉 。★ 灰 汁 刑 (khārāpatacchika) 語 源 不 明 , 見 佛 音 註 釋 所 示 之 內 容 , 即 以 兇 器 傷 其 身 體 之 各 處 , 從 其 傷 口 注 入 皰 性 液(khara 灰 液 ) 由 皮 、 肉 、 筋 流 出 , 唯 留 連 銷 之 骨 骸 。★ 閂 轉 刑 (palighaparivattika) 使 罪 人 橫 倒 , 以 鐵 棒 通 實 其 耳 , 固 定 於 地 上 不 能 動 , 即 捉 足 以 迴 轉 之 。★ 槁 踏 臺 刑 (palālapīṭhaka) 削 其 外 皮 , 以 臼 石 摺 碎 其 骨 , 以 毛 髮 包 之 如 槁 踏 臺 。Kammaja-vāta,【 陽 】 業 生 風 , 出 生 時 的 劇 痛 , 分 娩 的 痛 苦 。Kammañña, kammaniya , kammani(C.) ,【 形 】 適 合 工 作 的 , 預 備 好 的 狀 態 , 易 於 使 用 的 。Kammaññatā(kamma+nya+tā),【 陰 】kammabhāva,【 陽 】 預 備 , 能 工 作 , 適 宜 , 業 有 。DhsA.(CS:DhsA.pg.195):Kammaññatāti kammani sādhutā; kusalakiriyāya viniyoga-kkhamatāti attho.( 適 應 性 : 適 合 工 作 的 善 性 ; 善 應 用於 忍 耐 的 狀 態 。 ) Abhidhammatthavibhāvinīṭīkā 《 廣 釋 》 (CS:p.110) : Tākāya-citta-thaddha-bhāva-vūpasama-lakkhaṇā. Kammani sādhu kammaññaṁ, tassa bhāvo kammaññatā, kāyassakammaññatā kāyakammaññatā.( 它 平 息 心 所 僵 硬 的 狀 態 , 容 易 使 用 的 易 適 應 , 它 的 存 在 的 適 應 性 , 為 ‘ 心 所 適應 性 ’。)。Dhs.#46.:Katamā tasmiṁ samaye kāyakammaññatā hoti? Yā tasmiṁ samaye vedanākkhandhassasaññākkhandhassa saṅkhārakkhandhassa 1 kammaññatā 2 kammaññattaṁ 3 kammaññabhāvo--ayaṁ tasmiṁ1samaye kāyakammaññatā hoti.( 在 此 時 什 麽 是 ‘ 心 所 適 應 性 ’? 此 時 是 凡 是 受 蘊 、 想 蘊 、 行 蘊 的 適 應 性 、 2 適應 、 3 適 應 狀 態 , 即 「 此 時 是 心 所 適 應 性 」。)Dhs.#47.:Katamā tasmiṁ samaye cittakammaññatā hoti? Yā tasmiṁ samaye viññāṇakkhandhassa1 kammaññatā 2 kammaññattaṁ 3 kammaññabhāvo--ayaṁ tasmiṁ samaye cittakammaññatā hoti.( 在 此 時 什 麽 是1‘ 心 適 應 性 ’? 此 時 是 凡 是 識 蘊 的 適 應 性 、 2 適 業 、 3 適 業 的 態 , 即 「 此 時 是 心 適 應 性 」。)Kammaṭṭhāna,【 中 】 業 處 ( 工 作 之 處 、 作 業 之 地 ), 工 業 的 一 個 部 門 。kammaṭhānika,【 陽 】 業 處 者 , 修 禪 者 。 rūpakammaṭṭhāna, 色 業 處 。nāmakammaṭṭhāna, 名 業 處 。Kammadhāraya,【 陽 】 與 形 容 詞 有 關 的 或 用 作 形 容 詞 的 複 合 詞 。Kammanta(Sk. karmānta; kamma+anta),【 中 】 工 作 , 職 業 。kammaṭṭhāna,【 中 】 辦 事 處 , 工 場 , 工 作 的 地 方 。Kammantika(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