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Abhisiñcati (abhi 全 面 +siñcati 傾 注 ), 灌 頂 , 用 作 祭 祀 , 獻 給 , 使 神 聖 。abhisiñci,【 過 】。【 過 分 】abhisitta。SA.22.1./II,251.:Amatena abhisittoti nassidha aññaṁ kiñci jhānaṁ vā vipassanā vā maggo vā phalaṁ vā“amatābhiseko”ti daṭṭhabbo, madhuradhammadesanāyeva pana “amatābhiseko”ti veditabbo.( 以 甘 露 灌 頂 : 任 何 禪那 或 毘 婆 舍 那 或 道 或 果 稱 為 甘 露 灌 頂 , 此 為 可 以 被 見 到 的 ; 而 甘 露 法 的 說 教 , 可 以 被 知 道 的 。)Abhisitta, [abhisiñcati] 的 【 過 分 】, 灑 , 用 作 祭 祀 。Abhiseka,【 陽 】abhisiñcana, abhisecana, 灌 頂 。【 中 】 供 獻 , 齋 戒 沐 浴 , 洗 禮 , 灑 淨 。Abhiseceti, (abhisiñcati 的 【 使 】) 灑 , 用 作 祭 祀 。Abhihaṭa, (abhiharati 的 【 過 分 】)。Abhihaṭṭhuṁ (= abhihantiṁ, ger. of abhiharati) 【 獨 】 要 去 帶 近 來 (Only in praise abhihaṭṭhuṁ pavāreti, to offer havingfetched up)。Abhihata, Abhihanati 的 【 過 分 】 襲 擊 , 碰 撞 。Abhihanati (abhi 全 面 +han+a), 襲 擊 , 碰 撞 。abhihani,【 過 】。Abhiharati (abhi 全 面 +har 拿 +a), 帶 來 , 提 供 。abhihari,【 過 】。abhihareyya, 【 祈 】。abhiharitabba(=upanetabba,DṬ.17.-12/II,258.),【 義 】。Abhihāra,【 陽 】 取 近 , 提 供 。Abhihāreti (abhiharati 拿 來 的 【 使 】), 令 人 拿 來 。【3 單 . 過 】abhihārayi。Abhihita (abhidhāti 的 【 過 分 】), 已 講 。【 中 】 字 , 詞 , 話 。Abhīta, abhīru, abhīruka,【 形 】 大 膽 的 , 勇 敢 的 。Abhūta,【 形 】 不 真 的 , 錯 誤 的 。【 中 】 謊 言 ; 愚 者 , 說 謊 者 ( 直 譯 .. 非 生 物 ; 或 解 作 .. 不 成 材 )。abhūtakkhāna,【 中 】 一 則 謊 言 。abhūtavādī,【 陽 】 說 謊 者 。abhūtavādin (abhūta 虛 偽 【 過 分 】+vādin 說 【 形 】),【 形 】 說 謊 的 。Abhejja(grd. of a + bhid, cp. Sk. abhedya),【 形 】 不 可 分 散 的 , 不 可 分 開 的 (not to be split or divided)。abhejjapasāda,不 壞 淨 不 可 破 壞 的 堅 信 佛 、 法 、 僧 及 聖 戒 。 又 名 avecca-pasāda( 不 消 失 的 淨 信 )。Abhojja,【 形 】 不 適 宜 吃 的 。Amacca,【 陽 】1. 智 囊 團 , 樞 密 院 官 員 。2. 同 事 , 隨 從 ( )。mittamacca,【 陽 】 朋 友 與 同 事 。Amajja,【 中 】 不 陶 醉 的 。amajjapa,【 形 】 不 喝 酒 的 人 , 戒 酒 。Amagga (a 非 +magga 道 ),【 陽 】 非 道 。Amaṅkubhūta ( a 未 +maṅkubhūta 變 成 不 安 【 過 分 】),【 過 分 】 未 變 成 不 安 。Amata 1 (a 無 +mata mar( 梵 mṛ) 死 【 過 分 】; 梵 amṛta ),【 中 】 無 死 。amatandada,【 形 】 帶 來 不 死 境 。amatapada,【 中 】達 到 無 死 。amatamagga,【 陽 】 導 致 不 死 之 道 。amatadvāra(=amatassa dvāra), 不 死 之 門 ( 進 入 涅 槃 之 門 ;S.12.27.、28、33、49、50)。S.45.7./V,8...“Yo kho, bhikkhu, rāgakkhayo dosakkhayo mohakkhayo--idaṁ vuccati amataṁ. ( 比丘 ! 凡 是 滅 盡 染 、 滅 盡 瞋 、 滅 盡 癡 者 , 這 被 叫 做 ‘ 無 死 ’。)SA.8.5./I,275...Amatāti sādhubhāvenaamatasadisā.Vuttampi hetaṁ--“saccaṁ have sādutaraṁ rasānan”ti nibbānāmatapaccayattā vā amatā.( 無 死 : 變 成 妥善 , 等 於 無 死 。 即 所 說 的 這 個 :“ 真 實 最 上 諸 味 ”, 或 ‘ 涅 槃 無 死 ’ 的 緣 性 為 ‘ 無 死 ’。) SA.43.12-33/III,112...Maraṇābhāvena amataṁ.( 死 亡 的 不 存 在 , 為 ‘ 無 死 ’)。KhA.180.(on Sn.v.225.)..Yasmā panassa na uppādopaññāyati, na vayo, na ṭhitassa aññathattaṁ tasmā taṁ na jāyati na jīyati na mīyatīti katvā amatanti vuccati.( 因 為 生不 出 現 , 不 滅 , 不 住 於 變 動 ; 所 以 , 不 生 、 不 老 、 不 死 , 建 立 之 後 , 被 稱 為 ‘ 無 死 ’。)DhA.vv.21-23./CS:pg.1.103...Amatapadanti amataṁ vuccati nibbānaṁ.( 不 死 的 路 :「 不 死 」 被 叫 做 「 涅 槃 」。)S.12.50./II,80...“Yato kho, bhikkhave, ariyasāvako evaṁ lokassa samudayañca atthaṅgamañca yathābhūtaṁpajānāti, ayaṁ vuccati, bhikkhave, ariyasāvako diṭṭhisampanno itipi, dassanasampanno itipi, āgato imaṁsaddhammaṁ itipi, passati imaṁ saddhammaṁ itipi, sekkhena ñāṇena samannāgato itipi sekkhāya vijjāyasamannāgato itipi, dhammasotaṁ samāpanno itipi, ariyo nibbedhikapañño itipi, amatadvāraṁ āhacca tiṭṭhatiitipī”ti.( 諸 比 丘 ! 聖 弟 子 如 是 如 實 知 此 世 間 之 集 與 滅 。 諸 比 丘 ! 對 此 , 聖 弟 子 可 謂 具 足 ( 正 ) 見 (diṭṭhisampanno=maggadiṭṭhiyā 道 之 見 )、 具 足 觀 ( 意 義 同 前 )、 達 到 正 法 、 見 到 正 法 、 具 足 學 智 、 具 足 學 明 、 具 足 法 流 、( 具 足 )聖 抉 擇 慧 , 立 於 無 死 之 門 。)amatadvāra, 甘 露 門 、 無 死 門 (「 四 無 量 心 與 初 、 二 、 三 、 四 禪 , 加 上 四 無 色 定 , 合 稱 為 : 十 二 甘 露 門 。」《 中61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