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Concise-Pali-Han-UTF.. - 法雨道場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Tato,【 無 】 從 那 裡 , 從 那 , 從 此 , 從 那 時 起 , 因 此 , 乃 至 。tatopaṭṭhāya,【 無 】 從 那 時 , 自 從 , 自 … 以 來 。tatonidānaṁ,【 副 】 由 於 。tatoparaṁ,【 無 】 在 … 之 外 。tato, m.n.Abl.sg., 作 「 比 較 對 象 ( 指 前 面 之 事 )」。tato tato, 就 從 那 時 ,到 處 。Tatta 1 (tapati 的 【 過 分 】), 已 加 熱 , 已 白 熱 化 , 已 發 熱 (heated, hot, glowing; of metals: in a melted state(cp. uttatta))A.II.122≈(tattena talena osiñcante, as punishment); Dh.308.(ayoguḷa); J.II.352 (id.); IV.306 (tattatapo “of red-hotheat,” i. e. in severe self-torture); Miln.26, 45 (adv. red-hot); PvA 221 (tatta-lohasecanaṁ the pouring over of glowingcopper, one of the punishments in Niraya)。Tatta 2 (tad+tva)【 中 】 真 實 (truth)。tattato,【 無 】 正 確 地 (according to truth; accurately)。Tattaka 1 (tatta pp. of tappati 2 +ka), (pleasing, agreeable, pleasant)(bhojana)。Tattaka 2 (=tāvataka),【 形 】 那 麽 多 , 如 此 的 大 小 (of such size, so large Vism 184 (corresponding with yattaka))。tattakaṁkālaṁ, (so long, just that time, i. e. the specified time (may be long or short=only so long) DhA I.103 (v. l. ettakaṁ);II.16 (=ettaka))。Tattha, tatra,【 副 】 那 裡 (there), 在 那 個 地 方 中 (in that place)。tattha tattha【 副 】, 這 裡 那 裡 (here and there), 在 不同 的 地 方 (in various places), 到 處 (all over, 台 語 : 四 界 si 3 kue 3 (ke 3 )、 逐 所 在 tak 8 so 2 cai 7 )。tatth’eva (= tattha eva,=tattheva,eva 強 調 語 ), 就 在 那 裡 。Tatha,【 形 】 真 實 的 , 真 正 的 。【 中 】 事 實 。tathatā,【 陰 】 真 實 , 如 此 的 相 像 , 如 性 。tathatta,【 中 】 如 此 的 情 況 ,事 實 。tathavacana,【 形 】 說 實 在 的 。Pṭs.CS:pg.1.95-6...Tathaṭṭhoti yathāsabhāvaṭṭho.(‘ 如 義 ’.. 依 照 自 性 之 義 。)(SA.12.20./II,41.;Pṭs.CS:p.1.227;Vism.518.)..So panāyaṁ tehi tehi paccayehi anūnādhikeheva tassa tassadhammassa sambhavato tathatāti, sāmaggiṁ upagatesu paccayesu muhuttampi tato nibbattadhammānaṁasambhavābhāvato avitathatāti, aññadhammapaccayehi aññadhammānuppattito anaññathatāti, yathāvuttānaṁetesaṁ jarāmaraṇādīnaṁ paccayato vā paccayasamūhato vā idappaccayatāti vutto.( 這 ( 緣 起 ) 由 於 這 樣 不 少 不 多的 緣 而 發 生 那 樣 的 法 , 故 說 「 如 性 」; 因 為 諸 緣 和 合 之 時 , 雖 一 須 臾 , 想 不 從 此 而 發 生 諸 法 是 不 可 能 的 。 所 以說 「 不 違 如 性 」。 不 能 由 其 他 諸 法 的 ( 生 起 之 ) 緣 而 生 起 別 的 法 , 所 以 說 「 不 他 性 」; 是 上 面 所 述 的 此 等 老 死等 的 緣 之 故 , 或 為 它 們 的 緣 的 聚 合 之 故 , 說 為 「 此 緣 性 」。 而 此 ( 此 緣 性 的 ) 語 義 是 這 樣 : 是 此 等 ( 老 死 等 )的 緣 為 此 緣 , 此 緣 即 為 此 緣 性 ; 或 以 此 緣 的 聚 合 為 此 緣 性 。)Tathā, tatra【 副 】 如 此 , 那 樣 , 以 這 種 方 式 。tathākārī,【 形 】 如 此 行 動 的 。Tathāgata,【 形 】 如 來 。tathābhāva,【 陽 】 如 此 性 , 如 此 情 況 。tathārūpa,【 形 】 如 此 的 , 像 那 樣 的 , 如 此 這 般 的 , 十 分 地 。tatheva,【 副 】 同 樣 地 。tathevāhaṁ = tathā eva ahaṁ, 同 樣 地 , 我 …。Yathā idaṁ tathā etaṁ, yathā etaṁ tathā idaṁ, 那 個 就 像 這 個 , 這個 就 像 那 個 。Tathā … , yathā ..., 如 此 …, 以 便 …。tathāsaññī, 信 以 為 真 。Tathāgata(tathā 如 +āgata 來 ),【 形 】 如 來 , 真 人 , 音 譯 : 多 陀 阿 伽 陀 、 多 他 阿 伽 度 、 多 陀 阿 伽 度 、 怛 薩 阿 竭 、 怛他 多 、 多 阿 竭 。Yathāvādī bhikkhave Tathāgato tathākārī yathākarī tathāvārī iti yathāvādī tathākārī yathākārītathāvārī, tasmā Tathāgato ti vuccati.( 比 丘 們 ! 如 來 是 如 是 說 而 如 是 行 者 , 如 是 行 而 如 是 說 者 , 如 此 , 如 是 說 而如 是 行 , 如 是 行 而 如 是 說 , 故 被 稱 為 如 來 。) Sadevake bhikkhave loke samārake sabrahmake sassamanabrahmaniyāpajayā sadevamanussāya Tathāgato abhibhū anabhibhūto aññadatthudaso vasavattī, tasmā Tathāgato ti vuccati.( 諸比 丘 ! 於 天 、 魔 、 梵 天 、 沙 門 、 婆 羅 門 、 神 、 人 世 間 中 , 如 來 是 勝 利 者 , 不 被 征 服 者 , 見 一 切 者 , 有 自 在 力者 , 故 被 稱 為 如 來 。) mā bhikkhave Tathāgataṁ nāmena ca āvusovādena ca samudācaratha.( 諸 比 丘 ! 汝 等 從 今後 勿 以 「 名 」、 以 「 卿 」 稱 呼 世 尊 !)“Yaṁ, bhikkhave, sadevakassa lokassa samārakassa sabrahmakassa sassamaṇabrāhmaṇiyā pajāya sadevamanussāyadiṭṭhaṁ sutaṁ mutaṁ viññātaṁ pattaṁ (A.4.23./II,24.) pariyesitaṁ anuvicaritaṁ manasā, sabbaṁ taṁ Tathāgatenaabhisambuddhaṁ. Tasmā ‘Tathāgato’ti vuccati.( 諸 比 丘 ! 天 、 魔 、 梵 天 、 世 間 之 沙 門 、 婆 羅 門 、 天 、 人 眾 之 所見 、 所 聞 、 所 覺 ( 即 : 香 、 味 、 觸 )、 所 了 別 、 所 得 、 所 求 、 於 意 所 伺 察 之 一 切 , 如 來 皆 已 覺 了 , 故 名 ‘ 如 來 ’。)“Yañca, bhikkhave, rattiṁ Tathāgato anuttaraṁ sammāsambodhiṁ abhisambujjhati yañca rattiṁ anupādisesāyanibbānadhātuyā parinibbāyati, yaṁ etasmiṁ antare bhāsati lapati niddisati sabbaṁ taṁ tatheva hoti, no aññathā.Tasmā ‘Tathāgato’ti vuccati.( 諸 比 丘 ! 又 , 如 來 自 覺 悟 之 日 , 至 於 如 來 般 涅 槃 日 , 於 其 中 間 , 所 說 一 切 、 所 談 ,乃 至 所 解 說 者 , 祇 是 ‘ 如 ’ 而 已 , 而 非 不 如 , 故 名 ‘ 如 來 ’。)(《 中 阿 含 137 經 》..「… 若 如 來 口 有 所 言 說 ,有 所 應 對 者 , 彼 一 切 是 真 諦 , 不 虛 不 離 於 如 , 亦 非 顛 倒 , 真 諦 審 實 , 若 說 師 子 者 , 當 如 說 如 來 。」(T1.645.2))218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