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3 Views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5)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832 卡 · 马克 思<br />

{多少之争}作了如下描述:“要求重新分配的人们坚持地段 (份<br />

地)大小均等,既反对按亲属等级决定的份地制度,又反对按实<br />

际占有情况批准的制度”。<br />

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往往是每隔一年,把公社土地平均分配,<br />

这在印度土地所有制 ① 形式的历史上乃是比较晚期的一种形式。<br />

这种形式现在也只存在于北部和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旁遮普这<br />

种形式最常见:在这里,这种形式不仅出现于同一村落以内,而 且<br />

出 现 于 两 个和两个以上彼此有亲属关系的村庄之间,往往不仅涉<br />

及耕地,而且还涉及农舍([宅旁土地]—— )<br />

即与农民住宅毗连的土地)。<br />

专 员 詹 姆 斯 在 其《关于白沙瓦区胡斯顿格尔各公社 {summary}村<br />

的 报 告 》(1852 年 4 月 17 日 于 拉 合 尔)中写道:“我不应忽略在某<br />

些地方保存至今的一种极其奇特的习俗,我指的就是各村及其所<br />

属单位(昆德 ② )之间定期交换土地的习俗。在某些地区,这种交<br />

换只涉及土地。一个昆德的居民转移到另一个昆德的土地上,而<br />

后者的居民也迁移到前者的土地上,例如在沙富尔凯尔 132 和苏多<br />

凯尔;而 在 别 的 区 × ③ 连 住 宅也 彼 此 交 换。后 面 一 种 情况直到现在<br />

还存在于普鲁儒尔和塔尔纳两个村的居民之间,也存在于凯世札<br />

村的两个昆德的居民之间,每五年交换一次 (第81、82页)。<br />

白 沙 瓦区茹朱夫查尔的土地登记专员、拉姆斯登中尉,也作<br />

了同样的报道。[见《旁遮普行政署公函选编》,1857 年 版 第 1 卷<br />

① 柯瓦列夫斯基原文作:“土地关系”。—— 编者注<br />

②<br />

昆德是课税单位的名称。—— 译者注<br />

③ 文内和页旁的符号都是马克思手稿中原有的。—— 编者注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