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3 Views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5)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险的手段,而其后果则是:至少把耕地,在有些地方还把草地变为<br />

它的临时占有者的私有 ① 财产(第94页)。<br />

[这样 说要简单得多:份地的不平等已经很大,这种不平等必然<br />

逐渐地造成财富、要求等等方面的各种不平等,简言之,即造成各<br />

种社会的不平等,因而产生争执,—— 这就必然使事实上享有了特<br />

权的人极力确保自己作为所有者的地位。]<br />

使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自行解体的上述原因,必然早于下述因素<br />

在这方面发生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逐渐组成为种姓的教士和学者<br />

阶层,逐渐成为各王国(土 邦)罗 阇 的 部 落首领(首长)们权力的增<br />

强,最后,还有迟早在农村居民中发展起来的向城市工商业中心的<br />

移民,—— 这种移民破坏了人民与土地的先前联系,并且不可避免<br />

地导致氏族原则的瓦解<br />

马 · 柯瓦列夫斯基《公 社 土地占有制》一 书 摘 要<br />

[但这一原则首先在城市中以氏族统治的形式重新出现]<br />

以及公社土地占有制的解体(第94页)。 在《 摩 奴 法 典 》时 代,后面<br />

这三个原因只能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或者完全不发生作用。在<br />

《摩奴法典》中没有一款提到罗阇有赠送公社土地的权利—— 这种<br />

权利过了几个世纪以后才充分得到行使。其次:婆罗门被禁止耕种<br />

土地,这就排除了向他们赠送不动产的可能性:在该法典第10卷<br />

第115 款 中 ,也 提 到 只 向 婆 罗 门 赠 送 动产,最后,农村生活决定性<br />

地主宰着城市生活,并且盛行着一直保留到现在的不离开农村居<br />

住地而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习俗(同上页)。<br />

① 柯瓦列夫斯基原文作:“不可改变的”。—— 编者注<br />

42 7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