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3 Views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上)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了私有财产永远也不会自愿放手的东西。正如富人不应该要求得到<br />

大街<strong>上</strong>发放的布施一样,他们也不应该要求得到自然界的这种布施。<br />

但是,贫民在自己的活动中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权利。人 类 社 会的自然<br />

阶级在捡拾活动中接触到自然界自然力的产物,并把它们加以处理。<br />

那些野生果实的情况就是这样,它们只不过是财产的十分偶然的附<br />

属品,这种附属品是这样的微不足道,因此它不可能成为真正所有者<br />

的活动对象;捡拾收割后落在地里的谷穗以及和诸如此类的习惯法<br />

也是这样。<br />

由此可见,在 贫苦阶级的这些习惯中存在着合乎本能的法的意<br />

识,这些习惯的根源是实际的和合法的,而习惯法的形式在这里更是<br />

合乎自然的,因为贫苦阶级的存在本身至今仍然只不过是市民社会<br />

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在有意识的国家制度范围内还没有找到应<br />

有的地位。<br />

我们所考察的辩论就是人们怎样对待这些习惯法的例证,它充<br />

分反映了整个讨论的方法和精神。<br />

一位城市代表 ① 反对把采集覆盆子和越桔也当作盗窃处理的规<br />

定。他主要是为贫民的孩子辩护,这些孩子们采集野果,帮父母挣几<br />

个零钱;这是从远古以来就为所有者们所许可的,因此也就产生了儿<br />

童的习惯法。然而这一事实却遭到另一位代表 ② 的反驳,据 他 说 :“在<br />

他那个地区,这些野果已经成为交易品,并成桶地运往荷兰。” ③<br />

①<br />

②<br />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br />

③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会议记录》1841年科布伦茨版第28页。—— 编者<br />

注<br />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br />

约·亨·鲍尔。—— 编者注<br />

约·洛埃。—— 编者注<br />

352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